新浪财经 产经

低调的美国华人首富,这次高调了一回

新浪财经综合

关注

低调的美国华人首富,这次高调了一回

文|风马牛 (微信公众号:冯仑风马牛)

对黄鑫祥这个名字,很多人都觉得很陌生。虽然他头顶着‘全球最富医生’‘全美最富华裔’等称号,但他为人低调,也鲜少出现在媒体上,知名度向来不高……直到上个月,因为一件跟媒体有关的事情,他也成了‘新闻人物’。6 月 18 日,黄馨翔出资 5 亿美元(约合 32.4 亿人民币),正式收购了有悠久历史和极高美誉度的《洛杉矶时报》及《圣地亚哥联合论坛报》。

收购《洛杉矶时报》这一举动,让他名声大振。此前《洛杉矶时报》曾被总部位于芝加哥的美国论坛公司收购,两者因经营理念不同,导致这张堪称洛杉矶城市名片的报纸盈利不佳、人员流散,黄鑫祥的这次收购既有救命之效,同时也让自己和这座城市有了更深刻的联结,他成为那个‘把《洛杉矶时报》带回了家’的人。

长期在医疗领域工作,没有跟传媒打过交道的黄鑫祥为什么要收购一家报纸呢?在了解了他的成长经历后,我们或许可以认为,这跟亚裔群体在欧美社会中遇到的不公平、难以发声的经历有关,入主媒体代表了他们向往的某种公平性。

▲《豪斯医生》|医者,救死扶伤、治病救人

会经商的医生

黄鑫祥 1952 年出生在南非伊丽莎白港,他的父母都是广东台山人,在二战期间逃至南非。他 16 岁高中毕业,23 岁取得南非金山大学医学院的学士学位,并进入约翰内斯堡总医院实习。

黄鑫祥的第一个病人是南非白人,当时南非实行种族隔离政策,他是进入这所白人医院工作的第一位华人。这个病人一开始不让黄鑫祥接触他,但在黄鑫祥治好了他的鼻窦炎之后,他逢人便说:‘找那个中国人,一定要让他给你看病。’在种族隔离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黄鑫祥,一开始就习惯了被人‘另眼相看’。

在医院实习结束后,因为他的妻子想成为一名演员,这个梦想很难在南非实现,于是黄鑫祥便举家搬往洛杉矶。期间黄馨祥在加拿大著名的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医学硕士学位,后来受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邀请驻校从事科研工作。

黄鑫祥的科研才能是出色的。他拥有三家制药公司,研究出多种用于糖尿病和癌症治疗的药物,个人名下有上百项医药品专利。其中最知名的,当属他发明的将蛋白纳米颗粒转运技术用于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药物 Abraxane,这是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局(FDA)批准的第一个该类药物,也是他发家的起点。

▲《希波克拉底》|想成为一名好医生,并不容易

黄鑫祥在把 Abraxane 推向市场的过程中,充分展现了自己的商业才能他没有采用传统的融资方式为 Abraxane 的研发提供资金,而是贷款收购一家仿制药小型上市公司,将其更名为美国药品伙伴公司(American Pharmaceutical Partners,以下简称 APP),然后在该公司开展药品研发。

2005 年, Abraxane 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使用,APP 股价飙升 47%。黄鑫祥将 APP 与自己所有的私营企业合并,个人财富再次提升。2008 年,在金融危机到来之前,黄鑫祥以 46 亿美元的价格,将 APP 卖给了德国医药巨头费森尤斯公司。2010 年,他又以 45 亿美元的价格,把他拥有的另外一家制药公司卖给了生物制药巨头 Celgene,两家公司黄鑫祥均拥有约 80% 的股份。

这两次股份出售,使黄鑫祥身价暴涨。据《福布斯》估算,黄馨祥的个人净资产高达 120 亿美元(2014 年),被评估为美国医学界最富有的人;除此之外,他还被冠以‘全球最富医生’‘全美最富华裔’等称号。《纽约时报》曾这样形容黄馨祥:在洛杉矶这么一个满是有钱名流的城市里,他‘或许是最不为人所知的亿万富豪’。

中西双面人生

黄鑫祥的父亲是一名中医,他小时候常常看父亲准备中药配方、煎药、为病人把脉,对针灸、草药等如数家珍。同时,他也喜欢看一些科普读物,例如英文版的《科学》杂志。在中西方文化的影响下,黄鑫祥很早就确立了自己要当医生的志向。

虽然他之后一直攻读的是西医,但是黄鑫祥懂得两者之间的互通之理,懂得平衡的智慧。‘中医所讲的阴阳平衡对人类治疗癌症、维护健康非常重要,人体的免疫系统处于平衡状态,这是千真万确的。免疫系统失去平衡意味着人失去了保护系统,就可能患癌症。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恢复平衡,使免疫系统能消灭癌细胞。’

▲《战狼2》|不同的医疗手段有时可以互补

两种文化的碰撞不仅影响了黄鑫祥的医学观念,在某种程度上也塑造了他的人格养成。他一方面低调到连名字都被人经常搞错:在他的出生地南非,人们误把他的名‘Soon-Shiong’当作了姓,于是他的英文全名就成了‘Patrick Soon-Shiong’。在美国,人们根据他和妻子米歇尔·陈建立的‘陈馨祥家庭基金会’,误以为他姓陈,于是便叫他 Dr. Patrick Soon-Shiong Chan。

另一方面,他却保持着胜负心和骄傲,在温哥华做外科医生时,一位教授不相信他能在不弄破肿瘤的前提下成功切除病人体内两个葡萄柚大小的肿瘤。黄鑫祥不服气,和教授打赌,赌注是教授家那张漂亮的核桃木桌子。经过精心准备,黄鑫祥成功地完成了手术,把核桃木桌子赢回了家。后来搬往美国的时候,这张桌子成了他带去的仅有的两件家具之一。

黄鑫祥说他从做中医的父亲身上学到了如何磨炼坚韧的意志,也从西方医学中学到如何有效、果断地做出最好的决定。

关注慈善:将捐出一半财产

黄鑫祥很早就意识到,做慈善比做医生更能快速有效地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早年在洛杉矶市中心的贫民窟,黄鑫祥看到一位靠回收硬纸板箱和现金募捐来给穷人们分发食物的修女,大受感动,他不仅捐款相助,还送自己的两个孩子去做志愿者。

他的慈善之举,更多的体现在对医疗健康事业的关注和扶持上。2007 年,他和妻子捐赠 3500 万美元给位于加州的圣约翰健康中心,让研究员们可以在此将生物医学新发现转换为新药与医疗技术。2009 年,他看到新闻说一名医师的失误导致一名妇女死在当地马丁·路德金医院的急诊室内,随后他同意支付 1 亿美元让医院得以重新运作,服务市内低收入人群。

▲《海洋天堂》|做慈善,是为了帮助更多的人

2010 年,黄鑫祥成为首批响应比尔·盖茨和巴菲特‘慈善捐赠誓言’号召的亿万富豪之一,也是首位公开承诺捐赠的华裔富豪,‘慈善捐赠誓言’号召美国富豪们在生前或死后捐出自己至少一半的财产用于慈善事业。这一举动轰动了在美华人圈,也让美国社会对华人的形象有了更正面的看法。

黄鑫祥夫妇在捐赠信中写道,‘我们的誓言是,通过家庭基金会,我们将逐渐改善并根除医疗保健体系的不平等,建立一个新的医疗体系,首先确保人们健康,其次保证每个人都能在需要的时候得到最好的医疗服务。我和我们的孩子将奉献出时间和资源,争取实现这个目标。’

妻子米歇尔这样评价自己的丈夫:他是个成功的商人,是出色的科学家,但在内心深处,他永远是一个医生。

面对质疑:习惯了就好

虽然黄鑫祥在商业医疗领域取得了不凡的成就,也是个毋庸置疑的慈善家,但舆论里没有完人,他身上依然有被质疑的部分。

2013 年,在纽约召开的‘福布斯医疗峰会’上,黄鑫祥首次公开介绍了他用信息技术打造的医疗界‘曼哈顿计划’。该计划要建立一套全国性医疗数字信息系统,将美国各地的科学家联系起来,与医生和病人一道,致力于突破性医疗研究。

在媒体报道的黄鑫祥的‘未来医院诊室’里,有一个叫‘ HBox ’的盒子可以将所有的设备接入计算机网络,通过相应的程序操作,就能让医生了解最新科技论文和可以实行的最佳治疗方案。

这一基础设施设备潜力无限,据黄鑫祥称,这样的‘超级计算机’联合体完成基因组分析以及识别人体中的蛋白质所需的时间仅需 47 秒,而以往完成这些检测通常需要 11 周的时间。尽管听起来很美妙,但是因为没有具体的商业计划,也没有人知道其技术细节,一切都出自黄鑫祥一人之口,他也因此被质疑有些‘夸大其词’。

▲《奇异博士》|被质疑的新科技

可能是骗局,也可能是未来

实际上,对黄鑫祥‘夸大医学研究成果’的批评声音一直存在。1993 年,黄鑫祥第一次把糖尿病疗法运用于人体试验,成功对一名糖尿病患者进行了胰腺细胞移植,当时轰动一时,然而,手术几个月后,病人又不得不恢复注射胰岛素。这成为他被行业质疑的一大‘把柄’,美国糖尿病协会会长称之为‘不恰当的噱头’。

包括让他发财的抗癌药物 Abraxane,这是一种将热销抗癌药 Taxol 包入白蛋白的制剂,目的是让癌细胞吞噬白蛋白中毒而亡,肿瘤学权威称其是‘新瓶装旧酒’。

不过黄鑫祥对这些声音并不在意,他说:‘当你越过公认的传统界限,一些人觉得受到威胁而打击你。’‘当别人否定我能力的时候,那便是我人生中最激动的时刻。我不管他出于什么原因或目的这样说我,但我都会这样回答他:太好了,因为这正是我需要做的。’

黄鑫祥觉得,如果想有所作为,就不能随波逐流,持不同观点或者标新立异,没有什么不对。这跟他收购的《洛杉矶时报》一样,永远坚持自我判断,保持独立的声音。

黄鑫祥的一位公司员工在接受采访时这样形容他的老板:‘他精通内科和外科,既是医生,又是科学家,还是成功的商人。很少有懂内科的医生同时擅长做手术,也很少有科学家同时还能经商,他一个人就是所有这些职业身份的完美结合。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