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产经

回收垃圾"骑手"上线 上海小区可手机下单预约收垃圾

央视财经

关注

回收垃圾“骑手”上线!上海5009个小区实现手机下单、预约收垃圾→

原创: 央视财经 

作为中国第一个强制执行垃圾分类的城市,上海进入了史上最严格的垃圾分类时代,不仅扔垃圾的时间是固定的,地点是固定的,扔错了还会被罚款,难怪有人说在上海扔垃圾扔出了仪式感。垃圾分类究竟给上海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干垃圾、湿垃圾,统统来发电吧!

上海强制垃圾分类后,干湿垃圾如何分,成为热点话题。各种段子层出不穷,关于小龙虾是干垃圾还是湿垃圾的话题也显示着网友们调侃中透露出的迷茫,称:吃小龙虾一时爽,打扫战场愁断肠。

网传“小龙虾干湿垃圾”区分图

别看强制居民垃圾分类刚刚开始,实际上,早在10多年前,上海就已经开始布局垃圾分类。先是根据分类的标准,建立了干湿垃圾分类处理厂。位于上海浦东新区的黎明垃圾处理厂,肩负着浦东新区范围内的所有垃圾处理。

上海黎明垃圾处理厂

垃圾处理厂分为焚烧厂和沼气厂,对于专门处理干垃圾的焚烧厂来说,强制垃圾分类进行十几天,运来的垃圾不再混杂金属,对焚烧设备的影响降低不少,此外,运来垃圾的含水率降低了,增加了燃烧值,减少了二噁英的产生

焚烧炉模型

在专门处理湿垃圾的沼气发电厂,巨大的抓斗每次作业,都能抓起约2吨左右的湿垃圾。湿垃圾包括来自社区的“厨余垃圾”和来自于餐厅食堂的“餐厨垃圾”, 含油率高,可降解物丰富。

沼气发电厂

目前,这里的湿垃圾处理采用的是“厌氧发酵产沼”工艺,餐厨油脂可以提炼为生物柴油,而4个巨大的厌氧发酵罐,平均每天可产生约31000方沼气以供发电

这个工厂每天可以处理厨余垃圾100吨,餐厨垃圾200吨,这些湿垃圾每吨能够产生80立方的沼气,进而转化为150度电能

厌氧发酵罐

除此之外,这里还在加紧建设新的湿垃圾处理厂,一座日均700吨处理能力的沼气发电厂即将建成。扩建完成后,湿垃圾处理总量将达到每天一千吨,刚好能够满足整个浦东新区湿垃圾处置需求,另外,一个三千吨的干垃圾焚烧发电厂也在计划中。

上海浦东黎明园区

强制垃圾分类后,上海全市每天产生的干垃圾大概在21000吨左右,湿垃圾达到了6200吨,而上海市干垃圾的焚烧能力在1.93万吨以上,湿垃圾每天的处理能力在5000吨左右,还有将近10%的缺口。

但是,同济大学循环经济研究所所长杜欢政认为,不应该只靠扩建来补齐缺口,而是应该提倡垃圾减量

上海推行“两网融合”:要把“生活垃圾网”与“可再生资源网”整合在一起!

上海目前强制垃圾分为四类,干垃圾、湿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垃圾,这样分类后,可回收的垃圾量多了,而且垃圾回收的方式也和以往大不相同了。

上海市宝山区友谊路街道宝林五村

杨玲是上海宝山区友谊路街道垃圾回收服务点工作人员,祖籍安徽阜阳的她一直在上海从事收废品的工作,也就是当地人所说的“摇铃铛”。可如今,废品收购也结合起了互联网

2018年,上海就开始实行“两网融合”,也就是要把“生活垃圾网”与“可再生资源网”整合在一起,像杨玲这样的“废品回收大军”,摇身一变成了“正规军”。如今她已经成了上海一家再生资源公司的签约员工,她在手机软件上接收信息,到居民家里上门取可回收的垃圾

杨玲手机上接单取可回收垃圾

居民将可回收垃圾分好类后,杨玲是关键的第二环,她负责把一些纸壳、饮料瓶压缩集中起来。以往,像玻璃瓶、旧衣物等低附加值的垃圾是不收的,既赚不到钱,收上来也卖不出去。眼下,公司有规定,只要前端居民分好类,杨玲就必须进行回收。

杨玲的回收网点

杨玲在社区收取的可回收垃圾会送到附近的中转站,随着强制垃圾分类的展开,2019年,上海准备建成5000个像杨玲这样的回收网点、170座中转站。

宝山区的中转站是去年建立起来的,同时配备了相应的数据中心,每个小区每个月收了多少纸类,多少塑料瓶,多少旧衣物,一目了然,通过大数据的记录和对比,可以清晰了解垃圾分类后,可回收垃圾种类及数量的变化。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强制垃圾分类后,可回收垃圾数量在增加。

宝山区中转站

中转站负责人介绍,从上海正式执行垃圾分类之后,7月4日当天可回收物的数据是29373公斤,环比垃圾分类之前,平均数字是每日21000公斤左右,将近增长了8千公斤

而且这个数字还在持续增长,可回收物分拣量也越来越大,纸类可能在四到五种,塑料有十几、二十种,五大品类细分有四、五十种。

中转站数据中心

而为了更好地推行垃圾分类,上海在5009个小区开始试点支付宝“网上回收垃圾”,并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可回收垃圾生态链,当杨大姐的“库存”积攒起来后,只需一个电话,就会有车上门取货。

不过,可回收垃圾多了,也遭遇了新问题,像旧衣物目前还堆放在中转站,没有合适的处理办法,杨凯也联系了几家纺织企业,等待他们提供回收方案,旧衣物究竟如何处理更有效,大家还在摸索。

半小时观察:

实际上,19年前,也就是 2000 年的时候住建部就确立了 8 个试点城市做垃圾分类,但因为没有强制执行,所以这么多年垃圾分类一直原地踏步。直到今年年初上海通过了《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而且开始了强制执行,这一次,中国城市才真的迈出了垃圾分类的第一步。

因为中国已经不能再等下去了,直到现在,大多数地方的垃圾还是以填埋为主,这不仅占用大量土地,填埋的垃圾也在污染着我们的水和土地。

当然,垃圾分类不可能一蹴而就,日本用了27年,德国用了40年,才做到垃圾分类的“全民共识”。为了避免垃圾围城,为了给我们自己,给子孙后代创造一个绿色环保的生活环境,当下的中国人必须向垃圾宣战,坚持全民推行垃圾分类,推行垃圾减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