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圆桌对话:新格局下资管管理路在何方

新浪财经

关注

新浪资管讯 7月20日消息,“2019中国资产管理年会”今日在上海召开,本次年会的主题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高质量发展”天津银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刘刚领、紫金信托总裁刘燕松、广大信托副总裁刘向东、陆家嘴信托副总经理许丹健、睿博财富总裁徐子惠出席圆桌对话环节,本次圆桌对话的主题为“新格局下资管管理路在何方”。

以下为对话实录:

方海平:

非常感谢大家陪我们一直坚守到现在,相信在座的各位都是对资产管理珍爱的同仁,尤其要感谢台上的各位嘉宾。时间拖到这么久了,我这边也尽量的言简意赅的把问题提出来。

前面我们谈了很多话题,理财子公司的建设,各机构新的竞争与合作的机会,这场我们会更加聚焦一些,聚焦到具体的资管领域。第一个问题我想问给台上所有嘉宾,现在的时间点上,资管新规一年多了,过渡转型期也走过了一年半的时间,大家机构在具体业务上发生了哪些变化?比如说业务侧重点?部门调整?我相信各位也是在内部对未来方向也做了一些调整和新的规划,这个方向是怎样的?请刘刚领总。

刘刚领:

谢谢主持人,谢谢各位听众在周六下午的五点还坐在这里参加这个会议,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就简短说,时间比较紧。这个话题比较大,我就先说我们自己的理解,从宏观、中观、微观的层面说。宏观上就有一个共识,资管行业的新规为什么关注度这么高,甚至说新规的发布都是我们最高层亲自签发。我想有一个共识就是,资管行业对整个宏观经济的影响,对我们货币传导方式的影响,对我们金融供给侧改革的战略影响,这是第一个共识。第二个共识,银行资管的转型是否成功,或者说进程,对整个资管行业我觉得也是影响至关重要的。因为很简单,在整个大资管行业里面,银行和保险这两个主要的资金来源。这是宏观层面,市场应该是一个共识。

回到微观层面,特别银行资管出台之后,我们开会很多高管都会聊,困惑很多、问题也很多。我们自己的思考,首先还是一个怎么样去做一个定位,也就是说作为银行资管,我们自己思考是三个问题。第一个,我们服务什么样的客群?第二个是说大家都在说投研,银行资管甚至说大银行、中小银行我们资管领域打造什么样的核心领域。第三,作为商业银行的资管,因为大家知道这个跟保险、基金不一样,资管是主业。商业银行资管是一个模块,新规之后商业银行的资管如何跟母行协同。这三个是新规发布之后,我们在稍微宏观层面做一个市场主体思考的三个问题,我们自己可能也是对很多银行资管需要想明白的问题,比如说在投研上面我们对自己的定位就很清晰,不可能很多东西全面的都去做,我们自己提了一个三支柱,第一个做好资产配置,第二个做好固收支投,第三个做好其他类资产的管理,我们会围绕这些定位去打造我们的能力。

具体微观层面我不再赘述了,因为平时各种会、各大银行资管交流比较多,我只能说新规对银行理财的影响,或者说整个业务流程的再造是比其他任何一个链条都要长、困难,都要复杂。这个我想具体的变化就不再赘述。

我主要想说一点,银行理财转型到现在,市场到底怎么看。因为上午陶局也在说了转型已经稳定成功。我就汇报一下我自己的想法,我自己的观察,到目前为止银行理财的转型应该说是顺风顺水,但我自己的理解其实真正的挑战还没有来,没有进行深水区,过去的顺风顺水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市场比较配合。427新规到现在,整个大类资产还是相对表现比较稳定,还是向或的态势。第二个,银行理财都在尽自己可能的利用现行规则做稳定产品,但这两个因素不可能是一直存在的,我想这是新规进展到现在,我们从经营主体的第一个考量,我觉得挑战还没有来。真正的转型深水区还没有到来。

第二个,也是新规之后,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与整个资管体量还是非常巨大的,大家知道银行的30万亿其实是汇聚了整个市场短周期、低风险偏好的客户。如果这些客户在明年或者说转型到期之后,实际到底有多少对净值产品的接受度?我个人觉得是有疑问的。我们看基金行业就知道,基金行业干了20多年,货基还是7万多亿,债基两万多亿。我觉得到明年底所有银行全部集中去转型往净值加上市场波动,第一个规模一定会缩减,第二个这个缩减对整个行业对金融市场的冲击,对非标或者说类非标的资本市场工具的冲击到底有多大,其实我自己感觉市场还没有一个充分的预估。就汇报这么多。

刘燕松:

谢谢主持人,几个观点,一个是跟刘刚领总的想法一样,资管新规出来以后并不是市场发生剧烈的变化,这个变化是逐步发生大家逐步适应过程中的。都在提资管新规成为主流的产品,确实有几年的整改时间,另一方面确实市场对净值市场接受需要一个过程,今天我觉得大家各家机构在产品推出过程中,可能更多的是探讨、研发的成分更多一点。而现实的针对这一产品出来,并且比较好的被市场接受,我觉得还没有到那个时点上。所以我觉得各家机构对资管新规的适应也是循序渐进、逐步根据市场变化而作出相应调整的一个过程。另外在资管新规出来以后,对于不同资管机构大家可能要在资管新规背景下,对于自己的定位做一个更好的理解和认识。对于我们来说作为一家信托公司,跟银行比确实有不同的劣势,银行保险资金优势比较明显,尤其理财子公司的出现,资金优势明显的机构,大类资产配置上可能是精力和研究更多一点的地方。对于信托这样的机构来说,我相信对于我们,可能未来基础资产的具体投资运作上和资产管理能力上可能是对我们提出考验,或者是我们产业分工中自己的一环。

紫金信托去年到今年也作出了一些调整,我们今年提出的发展方向是成为一家特征鲜明的细分市场的领军企业。具体两个词汇就是特征鲜明和细分市场。特征鲜明更体现出一种希望做差异化的东西,细分市场更多是想做专业的东西。原来信托公司,也一直在说做银行通道这些东西,更多是跟着市场、跟着银行、跟着一些客户的需求变化或者说灵活性更强一点,这是信托机构的优势。未来资管新规带来的,可能是需要我们选择具体领域之内做专业的东西。今年我们具体策略上也提出了我们自己内部的加减乘除。可能乘除更多是对内,业务上我们更多是加减。

先说减,更多是收敛聚焦,把原来铺得更多一点的创新的东西,反而是剔除掉,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更多长期可持续的专业领域上面,加是更多想做大朋友圈,在可选择的领域内找更多机构,不管是资金端还是资产管理端机构,找到更多的朋友,大家在一起不断提升我们自己的能力,和为我们投资者提供更好的服务。谢谢!

刘向东:

谢谢主持人,谢谢各位听众朋友,资管新规颁布一年来,对于我们整个新的行业,我觉得主要两个挑战,第一个就是和资管新规,向配套的我们细分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的修订完善,也是要亟待完善。因为我们从信托回归本业以来,主要是依托信托法、资金信托管理办法相关的信托法律法规发展起来的。资管新规对资管产品的公共私募、配置型还有融通型这样的产品,我们集合信托产品规定的模式。我们从2002年到现在,今年20年的时间,形成了我们信托的项目融资的模式。我们基本上是私募、非标,这么多年我们形成比较好的资产能力。为投资者创造了比较高的回报。

但从我们整个产品的业务盈利模式,或者说从监管定义我们的模式来讲,我觉得未来可能要根据资管新规进一步细化我们基金信托产品的类型,还有融通型、资产配置型,因为我们目前的产品,就是把资金投到实业项目当中,而未来有资产配置型的信托,我们可以发挥信托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实业投资市场的优势,就是把不同行业的资产进行组合投资,这样能够为投资者降低风险,所以我觉得这个是从监管的角度。第二个是从整个行业来讲,净值化转型的挑战。

非标我觉得在目前中国这么多年发展中,对于自身经济、基础设施、实体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未来我觉得整个资管产品向标准化转型的同时,我觉得在一定的空间当中,非标还是有他相应的市场位置。资管新规就规定了整个产品都要向净值化转型,对我们信托行业是一个大的挑战。资管新规之后,我们也是积极的对我们公司战略进行了设定,我们和国际一流的执行机构制订了未来十年的发展目标。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是发展为领先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中国一流信托公司。从资产端我们强调综合服务的能力,主要是在资产管理、投资管理、消费金融这几大类资产配置方面,把我们信托业务做深做精,我们也是希望实现综合、专业、多元、生态的体系,来更好的发挥信托服务实体经济,致力于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许丹健:

谢谢主持人!我接着刘总刚才讲的话我往下说。关于资管新规,对于信托行业整体的影响不是太大,因为信托行业在发展过程当中,从2000年有一个信托法,信托法立法过程当中,就把信托公司定位为一个资产管理机构。所以我们很多信托的发展方式跟现在资管新规在大的方面还是一脉相承的,比如说我们所有项目都是一一对应的,可能资管新规里面影响最大的是银行理财,算是一个资金池,信托大量的项目融资,每一个项目是一一对应的。资管新规对信托行业的影响不像对银行理财这么大。

具体到我们公司来讲,陆家嘴信托因为作为一个总部在上海的国有信托公司,我们也是聚焦在有相对优势的领域里面在发展我们业务。比如说在我们房地产领域,比如说基础设施领域里面,这跟我们股东背景是息息相关的,在资管新规出来以后,可能在信托公司的三个方面,一个是资产端、一个是产品端一个是市场端,市场端我们是没有大的转型的,因为还是要找到一个高收益、低风险的业务领域。主要是在产品端、资金短,对资金具体的要求,比如说合格性投资者的要求方面做了一些调整。按一些新的要求,在产品端包括资金端做了相应的调整。

第二个方面,资管新规给信托行业打开了一些新的领域,特别是投资领域里面。原来信托公司大量是融资为主,在统一规范资管管理行业规则出来以后,我们会加快在股权类业务领域里面布局。作为受监管的金融机构还是要对投资者负责。像融资类的业务,哪怕现在说要打破刚兑,我们还是希望我们产品是安全的。同样在投资者领域里面,无论是二级市场也好,债券市场也好,还是不动产方面,我们希望我们产品是安全的,至少是能够给大家提供相对高回报低风险的产品。这大概就是我们公司基本的情况。

徐子惠:

非常高兴,因为我是唯一在圆桌论坛当中代表财富管理机构来说关于新资管落地一年半以来,我们大家改变的方向。是这样的,因为跟几家领导不一样,我们是一个独立第三方机构,独立第三方机构在新资管的条约下,我们比较关注的是关于合格投资者这块,在我们业务的主营当中,更多是上游机构当中采集一些根据我们客户需求做配置的。资产新规当中,我们也发现中国有很多投资者客户,其实原来在选择一些产品时未必是真正符合我们监管细则的要求。睿博财富也一直常年在着手做的是投资者教育这块,配合资管新规一年多来,我们也坚持不懈的把这件事落地。一方面通过我们上游选择产品上做了更多的筛选,同样我们还做了一些落地的产品培训。再接着可以给到客户提供一些按照他真正需求做的。真正在筛选到合格投资者的时候,我们强化执行的是一个双录,也是尽可能的按照监管要求,把双录做到位。大概是这样。

方海平:

第二个问题,我分开问一下,今天我们信托嘉宾比较多,信托也是频繁成为资管市场的焦点,特别是房地产信托,最近大家关注的更多一些,对于监管中方向性的指示。我想集中问一下,您对房地产信托这个领域的政策风向怎么看?因为我跟大家交流的时候,好像很多人都觉得他对行业、对信托的影响比我们现在看到的会更多一些。

刘燕松:

对于房地产信托这块的态势,因为房地产行业对于房地产信托,除了房地产最开始几年信托数量上去以后,一直是监管的痛点和比较敏感的领域,这种比较严格的监管政策也不是今年才出来,陆陆续续之前也有一些监管政策出来。我觉得这个可能是一个信托公司或者金融机构从事房地产行业的常态。因为确实现在房地产市场的变化对中国经济影响至关重要。所以我相信管理层对于房地产这块的敏感度也会更高一些,所以政策监管也是一个常态的现象。倒不一定写成是特殊环境,理解为常态就可以了。但我觉得这种变化,其实对房地产市场会带来一个比较明显的影响。我觉得现在房地产市场头部效应也十分突出了,两极分化很明显。监管越来越严格,我相信对头部企业反而是一个好事情,因为一些小的公司在监管严格情况下更难生存了。未来这些政策,尤其是对金融机构的变化和调整,可能反而对房地产市场中,这些优秀好的企业,更多给他们带来更好的发展机会,而对于中小型房地产企业确实未来生存空间会变得更加小一些。

另外,对于信托公司来讲,相对来说更多时候限制的是开发类阶段的融资行为,其实对于未来房地产市场我觉得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更多也要从原来做增量市场现在做存量市场转变的过程中,我觉得这种政策调整确实也在倒逼信托公司尽快做出转型。

转型方向来说大家都是明确的,政策调整对大家未来实际提升可能有更好的帮助的作用。

刘向东:

我认为房地产信托是信托公司受监管最严格,调控最频繁的业务。从2002年信托公司开展房地产业务以来,监管不断地出台房地产相关的信托监管政策。

作为信托从业人员来讲,我觉得我们还是按照监管的要求,在合规的前提下开展业务。从业务的模式来讲,也要面临转型:

一是股权投资方面,我们要真正的对行业的发展周期、项目的情况、投资人的情况进行严格的甄别,来加强项目的评审标准,也加强我们对项目的管理。

二是我觉得相关房地产领域工具方面也需要有一些创新的举措。从国际上来讲房地产信托基金REITs是国际上通用的方式。标准化的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的工具有利于降低资金端、资产端两端的成本。我们要通过引入一些国际上比较成熟的房地产工具来引导整个房地产信托的健康发展。

三是整个信托行业也要更加聚焦实体经济的需要,要围绕智能制造,包括消费、医疗、养老、旅游等等消费需求促进多元化的发展。

许丹健:二季度苏州和深圳房地产市场非常火热,价格往上飙。上半年经济数据出台以后,中央领导发现今年放出来的水,金融体系40%—50%的资金还是流向了房地产,所以这次中央提前做出了新一轮的调控

接下来会有三个方面的影响:一是房地产量会下来;二是价格下去;三是信托融资的风险减少。我在信托公司里边是管业务的,我们肯定是投到头部的房地产企业去,会更安全。如果在座的各位在这个时间点有闲钱的话,买房地产信托价格会更好,收益会更高,相对的风险也会更小。

方海平:

谢谢三位信托机构的领导们,下面一个问题我想请银行的刘总谈一下。资管转型当中更多聚焦于机构的转型,在我们看来投资人也有很大的变化,这两年也有很多违约的情况。我想问一下您觉得以后咱们建立理财子公司以后,怎么转型和进行投资者教育?)

刘刚领:

资管是“投资为本”和“渠道为王”,特别是作为银行系的资管,渠道是很核心的优势。资管新规出来之后,我们和大行、中小行交流很多,大家都很焦虑。一是焦虑银行资管的投研能力不够,二是焦虑低风险的客户是不是要流失。我怎我跟大家分享两个数字:第一个数字,我先说投资端,很多同事看过中国的股票型基金过去十年的统计数字,收益是负的,基金公司就赚了管理费。第二个数字,市场上统计的过去几年主动管理的权益类产品,能跑赢沪深300的占了24%,这其中,第一年能跑赢第二年接着跑赢的只有不到25%。

银行资管,我觉得在投研能力上面不用太焦虑,只要发挥我们的优势,一点点去打造就可以了。我举个例子,中小银行抓好机会,用好灵活决策机制。我们统计过2018年的商业银行的数据,我们行在资产净收益最好的28家银行里边都排第一。这是投资端。

第二是渠道端。我认为,银行资管在新的格局之下比过去要有更多的能力打造我们的渠道端,打造我们的财富端。这是我们核心的竞争力有价值的地方。

怎么打造?第一,我觉得还是要建立一个多渠道的平台。这有四个维度,包括线上、线下,包括持销、代销。我相信这个工作很多银行已经在做了,打造多渠道的平台,同时做好我们客户画像与客户的管理、客户的风险引导。

我把这个归结成银行的资管要跟财富管理结合。市场也有人提出,银行资管要向上游、投行化发展,我自己不太认同这个观点。信托、券商可以向投行化的方向发展,但我觉得银行资管更应该跟财富管理结合,跟财富端结合,向我们财富赋能,最终打造一个综合的平台,同时能够给客户提供精准服务、差异化服务、场景服务,跟我商业银行固有优势和结算优势客群结合。

方海平:

徐总也分享一下,您对财富端更专业一些,从您的角度提供一些经验。

徐子惠:

作为财富管理机构,中国的财富管理行业我想先用四个字概括一下,叫做未来可期。既使是到今天,市场形容“一片哀嚎”,很多投资人藏富于民,但不敢投资。我们财富管理行业本身是效仿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他们财富管理行业有百年的历史,中国财富管理行业只有十几年的发展史,经营方向上难免会出现一些乱象。这两年强监管出台之后,对这种乱象有所制止。从表象上看可能是一种问题、负面的,但从长久来看,今天所表现出来的一些问题,以及一些整改的落地,为我们未来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这是第一个我想表达的。

第二个,关于财富管理这个行业,刚才银行业的领导也提到了,财富管理行业,尤其是像我们第三方(就是资产方和客户端之外),相对来讲比较中立。不断有金融市场乱象出来之后,我们一直在思考,我们代表哪一方?肯定是代表客户一方,但如何中立、客观地代表客户这一方呢?还是要选人和选产品。一是选人,从业者在这个行业里面一直是叫做门槛比较低,素质比较低,从业人员相对来讲学历各方面都低一些,在睿博财富来说,我用了将近两三年的时间,把我们团队搭建成一个高知、高学历、高素质,同时对于财富管理行业有自己的认知,并且有深入想从业意愿的人我们进入了强化的专业性训练和培养。第二,选产品。资管新规之后我们对产品的筛选反而对以前更加严格了,有了这种选人加选产品,我相信可以比较客观、公允、中立地给客户进行真正全资产的配置。

我还想在这边做两个建议:第一是真正请同仁给中国财富管理行业一些时间,我们效仿于西方确确实实刚刚起步,我们预测这个行业的换代时间应该是未来的5-10年,未来可期,今天我们都是历练。 第二,我希望借助媒体的力量,可以真正客观、全面地去给市场,给客户树立一些信心。

方海平:

最后一个问题,给台上所有的嘉宾:您觉得这两年,大类资产配置比较有机遇的领域是哪个或哪些?容易产生风险的是哪个或哪些领域?

刘刚领:

这个问题上午包括今天下午都讨论了很多,确实对我们做资管的也很重要。第一还是在当前对宏观的形势怎么看,这是我们做资产配置的一个基础或者说出发,这个基础上才可以说我们对资产怎么配。

我觉得下午杨爱斌总的演讲我非常认同,上半年的数据出来以后,大家如果关注的话,会发现很有意思,市场上完全两种不同的解读,悲观的、乐观的都会有。我们自己说一个最简单的判断,我个人的想法是说,现在比2014年的时候,比那时候要好,比2017年那一轮也要好。为什么这么说呢?2013、2014年面临最大的问题,一个是我们过剩产能行业,这个银行的风险包或者资产组合里面是很大的风险点,这是我们当时面临很大的问题。2017年的时候,我们也是非常悲观。为什么悲观呢?因为当时我们感觉逆周期调节发挥得不是特别好,宏观政策和微观感受到的市场实际情况有偏差。

我个人比较直观的体会,目前困难很多,但跟历史比,比上两轮承受压力我们状态要好。

第二,回到市场。看的太长期了不太好说,我比较相信,下半年固收和类固收还是有机会,具体的观点和论据我就不太说了,上午的嘉宾谈得比较多,所以我目前还是在中度配置债券、配置固收。当然我们信用评级上面会做调整。权益市场,应该说长期比较看好,短期来看,我觉得时间上可能会比大家或者比市场主流研究机构预期的底部会更长一些。但我们并不悲观,下半年会逐步的提升。

另外一个大类资产,我们比较看好的是目前几家信托也在做的,消费金融领域。我们认为这个领域的基本面在改善,科技的手段改善了服务长尾客户的可能,科技手段同时也改变了风控,中国个人信用环境完全在改善。还有最重要的,我们认为这类资产目前还是一个低谷,或者市场错误定价的机会。

说到风险,市场讨论比较多了。昨天还看到一个经济学家说我们又处在了金融危机的边缘,我看完之后,就给我自己团队一个建议,如果看研究报告,要多看有实操经验的人比如杨爱斌总的观点,少看纯粹做研究的、搞经济的人的观点。

说到风险的话,我觉得有两个大的问题,或者系统性的问题。第一个就是我们的平台、城投债务,这个市场30-40万亿的体量。做微观的都知道现在这个问题多严重,如果用技术指标看的话,早就进入了庞式骗局,我们也在化解,提出5-10年化解,但会是什么样的演进路径,这是宏观第一个大的风险。

第二个大风险,个人消费违约率会不会上升,这个我认为是第二大系统性风险。为什么这样讲呢?去年全年消费支出对GDP增长贡献占到76%,今年上半年是60%左右,信用卡违约率也在逐渐上升。随着整个宏观经济的下滑,企业收入的压力,如果爆发可能会对整个宏观经济带来比较大的冲击。

刘燕松:

谢谢主持人。这是今天的主题,刚才很多嘉宾也做过分享。大类资产配置来讲很多是宏观研究的结果,我相信今天很多专家是做这方面研究的,说多了也不好。我是做信托的,信托更多的是擅长在固收类产品上,我只能在固收和权益类中未来我更看好固收,这这确实是我们的专长所在。固收里选择什么呢?我们自己会专项选择一些领域作未来更专业性的投入。至于这些领域是哪几个?第一个是产业金融方面,一个是今天服务实体经济结构性供给侧改革的需要,产业金融居第行业选择上,从安全性的角度来讲我们不会选择一些高增长或者创新性很强的行业。我反而愿意更倾向于选择一些产业逻辑清晰的传统行业。更多的关注传统行业,头部效应聚集的过程可能会带来未来不少的投资机会。第二个我们选择的是房地产领域。绝大多数资管机构都多多少少的在布局房地产企业,第二个问题也是对于房地产行业未来看法。其实刚才有嘉宾也提到了,在全球范围内未来至少一段时间都是比较宽松的状态,存量资产来说我们倾向于核心资产,因为在相对来说货币比较宽松的环境下,核心资产可能是抵御通胀,甚至抵御汇率风险是很好的资产。而且国内现在这类资产被外资基金和国内基金都比较好的关注了,市场也比较透明和公开。这块确实是未来长期或者中长期来说比较好的投资机会。另外第三个方向就是普惠金融的角度,普惠金融到今年发展十多年的时间,应该说从最开始比较奔放的快速发展阶段,到后来相对监管调整包括市场自发的调整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周期,可能从这个行业最早快速发展过程中行业红利,应该说逐步已经消失了,我也通过刚才刘刚领的观点,这个行业未来不确定性和风险确实在出现和放大。这个过程中同样也会出现这个行业不断的分发,向更好的企业更有专业管理能力的企业在未来市场中体现更大的价值。

在这个行业重新分化和重新细分的过程中,可能给我们投资也会带来新的机会和机遇,在这领域中如何选择更好的资产类别、更好的管理人、更好的管理能力的体现,可能是资管机构和投资者来说全新的要求。风险就不说了吧,更多从安全性角度来说我们选择这几个方面,意味着确实我们对其他的一些行业可能会感觉不确定性更大一点。确定性更小一点。我觉得整个大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不确定性比较强的时候,可能更多的更倾向于选择把握等更清楚一些,确定性更强一些的领域。

刘向东:

从我们信托行业来讲,应该说可以同时做资本市场、货币市场投资,具有比较好的市场优势。整个信托行业各家信托公司可以说都形成了自己差异化的比较优势。有些信托公司可能专注资本市场和资产证券化的业务,有的信托公司可能聚焦实业投行,还有的信托公司可能要做资产管理的机构。

具体从我们光大信托来讲,还是要围绕信托的本原来完善我们前业务的产品线。第一个还是发挥我们固定收益市场的优势,围绕资本新规布局净值化的产品。第二个,我们也是适当的针对资本市场和权益投资,也是选择优秀的上市公司和优秀的合作团队来推出这样的产品。第三个是实业的领域,基础设施、房地产可能都是我们信托公司传统的业务领域。未来我们可能还要在消费金融方面,这个是作为我们公司的重要战略方向。

同时我觉得养老信托也是未来信托公司发展的重要方向。我们现在公司也是在积极的开展养老信托的创新。因为未来随着人口的快速老龄化,对养老的需求提到了重要的议程。从我们广大集团ESBU的方向,集团内部加大了领域的协同。也持有大量的从家居养老、社区养老,还有专门的养老机构都做了布局。所以我觉得养老是未来重要的方向。

另外我们也在财富管理家族信托方面发力,从整个未来的个人可支配财产、高净值客户、超高净值客户发展潜力来讲,家族信托还是有非常大市场的优势。同时我们公司也是在公益慈善这块,目前也是发挥协同优势,发挥我们市场资源的优势。

我们今年已经成立了十几单的慈善信托。资金量在行业也是居于领先的地位,现在我们大家可能都觉得做公益慈善信托是履行社会责任,目前我们公益慈善都是没有收费的。从国际来看,可以实现收益。英国国民信托是一个比较完善的慈善信托方,。大家到英国旅游的时候可以看到很多这样文化遗产,海岸线、城堡包括博物馆都是以国民信托的方式运营,而且也获得了非常好的运营收入。所以公益慈善既是我们未来资产管理重要的领域,也是财富管理,因为很多高净值客户都有设立慈善信托的意愿。所以我们也是围绕这样的领域,构建我们的前业务的产品线。

许丹健:

我的观点是股票市场要优于非标债券市场,非标债券市场优于标准化债券市场。这个是从总体上说的,当然每个市场里面现在都不是所有的都好,都是个结构性行情。经过过去五年,监管机构一系列的监管措施出台,中国A股慢慢国际化,价值投资在A股开始得到更多认同,并且有更多赚钱效应。对于我们机构投资者来讲,我们肯定不会去选择垃圾股,现在整个股市分化很厉害,垃圾股越来越差,龙头企业好的消费类企业越来越好,这个趋势可能现在还处在进行过程当中。整体来讲整个股市机会应该越来越多。第二个相对来讲非标债券,因为现在从金融机构的非标债券来讲,比如说信托融资,基本上还是在几个主要领域。第一个领域里面还是房地产、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一些消费金融,包括一些供应链金融,从总体上来讲,像融资产品收益包括房地产收益,都是能够维持在8%左右的收益水平。相应来讲固收在安全可控下达到8%的收益还是不错的选择。

债券市场为什么说是最差呢?因为整个债券市场大家现在发现是宽货币、紧信用。所以好的债券、安全度高的债券收益率非常低。前一段时间刚发的一个债券,利率只有1.25%还是1.5%。基本上好的标的、好的投资类企业,基本上收益率都非常低。

另一方面,不好的标的,大家知道都是债券违约。如果这时候做一个机构,投资到市场,难度是非常大的。总体来讲,我认为未来一年风险事件里面最大的就是我们民营企业的产业债还没有到底,还会继续出现。所以总体来讲,我相信整个股票市场机会会更多一点。

徐子惠:

我作为财富端的,相当于一个销售方,睿博财富我们成立于2013年,六年发展过程当中,我们选择的都是固收类产品给客户配备。70%我们主推的是债券类的,它有比较明显的特点,比如风险系数更低一些,流动性更强一些,我们发现市场上检验也能够看到他是我们以及客户都比较喜欢的一种资产形式。但我也同意许总的意见,因为财富管理行业里面我们经常会说把合适的产品匹配给合适的人,这个才是最对的,因此产品品类上没有一概的好或者一概的不好。刚才说可以提提风险,风险我就不提了,机会比较难得,我想给几位上游的资产方提三个建议。第一个我们作为销售端,我们感受比较深的:

第一,从搭建结构来讲,咨询国家法律法规条例是第一位的。从投资来看,我们觉得还是能够尽可能的有一些投入到实体经济里面的项目。这个一方面是比较响应国家要求,也是国家希望的。

第二,我们接触的合格投资者当中,也有不乏投教当中需要做培养的。还是经验上并不丰富的。这部分的客户,他们表现形成也是比较简单的。我们也希望资产方出的时候可以出一些通俗易懂的,这样便于我们很多合格投资者可以真正落地实操的,可以体验的。

第三,我觉得面对现在的市场比较混乱的情况下,我觉得我们尽可能的可以出来一些流动性比较强,并且资产质量相对来讲更优一点的产品。至于收益率是很多客户选择当中第二位以后的事情,可能更多的要看标的能不能看懂,能不能理解透,能不能真正的解决现在的诉求。

因为我们做了六年来以后,我们高资产净值客户有上万家,我们看到中国客户是把理财当储蓄做,他认为就是应该刚兑。在这块,我们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去对市场做培养。所以资方尽可能考虑到落地时尽可能贴近合格投资者的思维方式。

方海平:

谢谢徐总,提的建议也是我们资产管理发展的方向,金融回归本源,郭树清主席也说了,坚决防止结构复杂的产品死灰复燃。再次感谢台上的各位嘉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为我们做了这么丰富这么务实的分享,我们今天这场圆桌会就到此结束了,再次感谢大家!

主持人:

谢谢台上的各位嘉宾!

2019年中国资产管理年会到这里就结束了,我们明年再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