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2024盘点国际十大新闻

扬子晚报

关注

2024年,世界仿佛陷入一场前所未有的动荡与挑战中,全球政治与安全格局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这一年,变乱交织贯穿全球:俄乌、巴以两场冲突持续外溢引发地区动荡,经济全球化受到严重威胁,和平与发展面临空前危机;美国进入新孤立主义时期,国际社会加速分裂和分化;与此同时,科技创新的飞速发展以及社会文化的多元碰撞,共同编织了一幅复杂多变的全球画卷。

1.法国:一年四位总理“政治地震”不断

2024年一开年,马克龙政府此前推行的退休制度改革、新移民法案等多项措施即面临朝野巨大阻力,总理伊丽莎白·博尔内被迫辞职,年仅34岁的加布里埃尔·阿塔尔上台。喧嚣持续,至6月欧洲议会选举演变成大危机,马克龙提前举行议会选举,结果,属于中间派的执政党联盟失去相对多数地位,与左翼、极右翼形成旗鼓相当的三大阵营。

阿塔尔黯然辞职,马克龙犹豫两个月后,选定保守派米歇尔·巴尼耶为总理。巴尼耶在“左右夹击”中仅坚持了三个月。12月4日,国民联盟和新人民阵线联手推动通过对巴尼耶内阁的不信任动议,这是1962年以来法国政府首次被议会推翻。

随着马克龙12月13日任命民主运动党主席贝鲁为新总理,法国迎来 2024 年第四位、马克龙总统任期内第六位总理,这在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历史上实属罕见。

2.德国:内部矛盾总爆发 未来走向充满变数

欧洲第一大经济体德国同样陷入政治困局。2021年秋德国联邦议院(议会下院)选举后,社民党、自由民主党、绿党组成执政联盟。三个政党从一开始便在经济和财政方面理念不合。近期,三党的矛盾最终爆发,导致联盟破裂。2024年11月6日,德国总理朔尔茨解除自民党主席林德纳的财政部长职务,自民党当天宣布退出执政联盟,朔尔茨政府成为“少数政府”。在12月16日举行的德国联邦议院信任投票中,朔尔茨未能获得多数议员支持。12 月 27日,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宣布解散联邦议院(议会下院),计划明年2月23日举行新一届联邦议院选举,以确定新任总理人选。

点评:

近年来欧洲经济下行风险积聚,非法移民等问题久拖未决,传统执政党应对乏力,民众不满情绪不断累积,通过选票“求变”的心理越发明显。极右翼政党纷纷崛起,争夺传统政党地盘,政治碎片化程度加深,令欧洲多国陷入施政困境。而欧盟“双引擎”运转不畅,或将削弱欧洲的国际影响力和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

3.俄乌冲突:进入第三个寒冬 美西方国家持续“拱火”

备受关注的俄乌冲突已持续近三年,双方战场态势胶着,多次出现攻守转换。今年2月中旬,俄军夺取顿涅茨克北部重要枢纽阿夫杰耶夫卡。8月,乌军突袭俄罗斯本土库尔斯克州,攻占俄1000平方公里领土。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公开表示,攻入库尔斯克州是为了建立一个缓冲区。

2024年11月19日,俄乌冲突进入第1000天时,乌军使用美制陆军战术导弹系统袭击俄罗斯境内目标。数天后,俄罗斯以“榛树”新型中程高超音速导弹等对乌克兰多个城市和关键基础设施展开了密集打击。据悉,该导弹能以10马赫的速度攻击目标,最大射程达5500公里。俄方声称“榛树”导弹速度更快、更先进,可以携带多枚分弹头,西方的防空系统无法拦截。西方媒体称,其射程不仅能打击乌克兰,还能在20分钟内打到伦敦、巴黎、柏林等欧洲城市。

俄罗斯总统普京多次在各种场合强调,俄罗斯从未拒绝就乌克兰问题进行和平谈判。11月底,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称,在乌控区领土被纳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保护前提下,他愿停止热战。

​点评:

乌方立场看似松动,实与战事进展、民意变化、美国政权过渡等多重因素有关。其中,乌克兰民意出现重大转变值得关注。

盖洛普 11 月发布的民调结果显示,52%的乌克兰受访者支持通过谈判尽快结束战争,这一比例较一年前的27%大幅上升;而决心战斗到底的受访者则从 63%跌至 38%。另据乌克兰基辅国际社会学研究所的民调结果,愿意忍受战争长期化的乌克兰民众比例首次出现下滑,从2月的73%下降到10月的63%。

只是,在西方持续“拱火”的情况下,这场冲突何时能结束以及以怎样的方式结束,各方又会为此付出多大的代价,仍然无从得知。对广大乌克兰民众而言,这又是一个“最寒冷的冬天”,而盼不到冲突的结束,才是最大的悲哀。

4.韩国:总统总理皆遭弹劾 政局混乱加剧

12月3日晚,韩国总统尹锡悦突然发布紧急戒严令,又于4日凌晨宣布解除戒严令。韩国总统府高层幕僚4日上午集体提出辞职,多个在野党同日下午向国会发起针对尹锡悦的弹劾动议案。这场一启动即折戟沉沙的戒严风波震惊韩国朝野乃至国际社会。在尹锡悦遭弹劾、国务总理韩德洙代行总统职权仅 13 天后,韩国国会 12 月 27 日通过针对韩德洙的弹劾动议案。

点评:

韩德洙遭到弹劾后,韩国很可能面临史上首次政治领导力真空,不同政治势力间的极端对立正在令政局走向“深渊”。国内政治环境不稳定也对韩国经济造成影响,近期韩元对美元汇率持续下跌,创下2009年以来新低。

5.日本:石破茂内阁艰难前行 在制衡中发展

“黑金”丑闻令2024年日本政局生变。2023年11月,自民党多个派阀被曝向所属国会议员下达出售政治筹款派对券的“销售指标”,如果超额完成,多筹集的资金将以“回扣”的形式返还议员。为尽可能减少丑闻的不利影响,2024 年1月,时任自民党总裁、首相岸田文雄“断臂求生”,带头解散自己常年担任会长的“岸田派”,并带动“安倍派”“二阶派”等派阀解散。9月底至10月初,石破茂当选自民党总裁并接任日本首相,随后迅速解散众议院举行大选。

11 月 11 日,由于在野党因政见不同难以形成合力,石破茂在国会首相指名选举决胜轮中获胜,再次当选首相。但由于自民党和公明党执政联盟在众议院议席数未过半,石破茂政府沦为少数派政府,执政受到在野党诸多牵制。自民党在日本政坛“独大”的格局被打破,最直接的影响是自公执政联盟在众议院的控制力大幅削弱。这一重大变化意味着日本政治今后将在执政党与在野党的相互制衡与妥协中发展。

点评:

石破茂政府虽然在国会涉险过关,但接下来注定“步步惊心”。首先,如何应对以日元疲软为标志的经济问题,回应选民对经济民生问题的关切,缓解民众正在经受的高物价、低工资之苦;其次,如何进行政治改革,以挽回民众信赖;第三,如何化解在具有争议的外交安保议题、尤其是落实防卫政策方面的阻力。日本第一生命经济研究所经济学家熊野英生认为,如果为维持日美同盟关系而增税,可能引发日本民众对美国的强烈反感,将成为日本外交的最大隐患。

多国卷入冲突旋涡 中东乱局难解

2023年10月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至今,已一年有余,加沙地带彻底沦为焦土战场。更令人担忧的是,冲突不断外溢,黎巴嫩、也门、伊朗、叙利亚相继卷入,中东地缘政治格局正在发生改变。

这是12月8日在戈兰高地的以叙边境军事缓冲区附近拍摄的以军部队。 以色列国防军8日说,以军已在戈兰高地的以色列和叙利亚边境军事缓冲区内部署军队。 (图源:新华社)

6.巴以冲突:内塔尼亚胡政府一意孤行

一年多来,加沙地带战事延宕,甚至以色列人都没有想到,本轮巴以冲突会成为以色列建国76年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场战争。以军行动现已造成巴方约 4.5 万人死亡、逾10万人受伤,绝大多数死伤者为平民。内塔尼亚胡政府对过度使用武力的“执念”已在全球范围内遭到广泛谴责和抗议。

7月31日,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前领导人伊斯梅尔·哈尼亚在参加完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就职典礼的数小时后,就在其位于德黑兰的住所内被炸身亡。12月23日,以色列国防部长卡茨在一次活动发言中承认以色列对哈尼亚被暗杀负有责任。这是以色列官方首次公开承认其对暗杀哈尼亚负有责任。

7.​黎以局势:脆弱的停火与飘摇的未来

自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黎真主党与以色列双方冲突不断。9月17日,黎巴嫩首都贝鲁特以及黎多地发生寻呼机爆炸事件,次日,黎多地再次发生包括对讲机在内的通信设备爆炸事件,造成数十人死亡,近 3000 人受伤。作为回应,黎真主党使用一枚弹道导弹袭击了以色列情报和特勤局(摩萨德)总部。黎以冲突剧烈升级。9月27日以军袭击黎真主党位于贝鲁特南郊的总部,黎巴嫩真主党总书记纳斯鲁拉被证实在空袭中身亡。10 月18日,以色列宣布打死哈马斯新任领导人叶海亚·辛瓦尔,黎巴嫩真主党宣布与以色列的军事对抗进入“新的升级阶段”。11月27日,以色列最终通过黎以停火协议。

8.叙利亚剧变:反对派12天内占领首都

叙利亚局势生变始于 11 月 27 日。反对派武装及极端组织当天在叙西北部多地发起突袭,仅用约一周时间就先后攻下北部重镇阿勒颇、中部重镇哈马,最终在12月8日占领首都大马士革,反对派在电视讲话中宣称已“解放大马士革并推翻阿萨德政权”。巴沙尔·阿萨德乘坐俄罗斯军机前往莫斯科避难。

叙利亚政局突变之后,以色列更是对叙利亚军用目标实施了空前规模的空袭,摧毁大量基础设施与上百架直升机和战斗机,停放在拉塔基亚港的多艘叙利亚军舰也被击沉。对叙利亚虎视眈眈的远不止一个国家。就在以色列国防军占领以叙之间的戈兰高地缓冲区,并宣布扩建在以占戈兰高地上定居点的同时,土耳其也对叙利亚境内的库尔德武装发动了空袭,土耳其支持的叙利亚武装派别则从库尔德武装手中夺取叙土边境城市曼比季。

​9.伊朗以色列互探底线:陷入有限的“报复循环”

今年4月,为报复以色列袭击伊朗驻叙利亚大使馆,伊朗对以色列军事地点进行了“有限”报复打击。随后,伊朗中部伊斯法罕省疑遭以军报复袭击。10月,为报复以色列在伊朗、黎巴嫩和巴勒斯坦的一系列行动,伊朗对以色列再次发动大规模导弹袭击。不久,以军又对伊朗军事目标实施打击。

尽管双方报复相对克制,但伊朗与以色列多年的冲突进入更加公开、更危险的阶段,却是不争的事实。

点评:

2024年,巴以冲突的外溢效应日趋显著,与中东地区固有的矛盾冲突呈现“网状”联动。这一年,一张又一张多米诺骨牌被推倒:伊朗的黑天鹅事件、前总统莱希罹难;哈马斯和黎巴嫩真主党领导人接连死亡、叙利亚政局突变……以色列发动一连串“斩首”行动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把哈马斯、真主党等非国家行为体背后的支持者伊朗拖入泥潭。过去几十年,以色列就与伊朗在中东地区通过代理人战争的模式明争暗斗,随着冲突螺旋式上升,双方在过去的一年中发生了两次大规模的直接对攻。

除了巴以、黎以、伊以外,红海危机也是搅动地区和国际局势的不稳定因素。前者导致航运成本增加,冲击全球供应链,再度推高通胀,给全球经济复苏前景蒙上阴影。

同时,叙利亚国内局势突变打破了美国、俄罗斯、土耳其、伊朗等国际和地区大国原先在叙利亚的力量格局,未来,叙利亚究竟会走向稳定还是动荡,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各种力量博弈影响。作为“中东心脏”,叙利亚的战略意义不言而喻,外部势力在叙利亚的角力和博弈也不会停息,而经济脆弱、民生凋敝、物价高涨、能源短缺等既是叙利亚过渡政府亟待解决的难题,更是左右中东地区能否实现和平稳定的关键因素。

10.美国:“史上最撕裂”选举 特朗普重返白宫

2024年7月13日,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中)在宾夕法尼亚州巴特勒市的竞选集会现场被护送离开。特朗普的右耳被子弹击伤。 据美国媒体13日报道,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当天在宾夕法尼亚州巴特勒市举行的竞选集会现场发生枪击事件,特朗普被特勤局人员护送离开。一名涉案枪手已被特勤局击毙,另有1名集会参与者死亡。 (图源:新华社/路透)

2024年,美国上演“史上最撕裂”的总统选举。7月13日,特朗普在宾夕法尼亚州巴特勒市举行的竞选集会上发表演讲时,遭遇“未遂刺杀”。几天后,特朗普正式接受提名,第三次成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7月21日,拜登在党内高层施压和竞选“金主”威胁下“被迫”退选,一个月后,美国副总统哈里斯宣布正式接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与此同时,双方都有超级富豪下场助选。最终,特朗普获得312张选举人票,哈里斯获得226张。美国各地选举人12月17日投票,正式选举特朗普为下一任总统。特朗普现年78岁,明年1月就职时他将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长的总统。

点评:

这场选举“真人秀”再度凸显美国不断加剧的政治撕裂和极化。一年来,美国继续拱火地区冲突大发“战争财”,同时凭借其金融霸权地位收割世界财富,然而美国经济的长期结构性问题并未消除,通胀风险仍在,债务不断膨胀。

在国际舞台上,2024年国际局势的变化加剧了美国的领导力危机与道德危机,其中乌克兰危机和巴以冲突的影响尤为突出。欧美之间分歧日益加剧,全球对美国的外交政策产生了更多怀疑。

特朗普此前多次强调,其政府的关键目标之一就是解决包括乌克兰冲突在内的国际冲突。特朗普表示,自己的团队计划与普京和泽连斯基举行会谈,已收到泽连斯基寻求结束冲突的信号。此外,美国对以色列的偏袒,让其中东政策受到了普遍质疑。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正在被边缘化。

最后,“美国优先”的民粹思想回潮带来的结果更加难料。在特朗普第一任期,“美国优先”尚未成为美国对外政策的核心理念,但以特朗普为代表的“让美国再次伟大”运动在 2024 年总统大选中再次胜出后,特朗普及其支持者认为,“美国优先”是解决美国价值观危机的一剂猛药,也是最终解药。然而,在一些反对该理念的人看来,这无疑是让美国自断双臂,将严重损害美国的海外利益和全球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