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

让“链生态”跑出“加速度”

金融时报

关注

转自: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乡村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与保障。

当前,尽管我国商业银行涉农信贷供给总量相对充足,但由于农户和中小微涉农企业通常具有受气候影响大、规模小、周期长等特点,银行的涉农金融贷款发放仍然存在诸多难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产业化的发展趋势及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出现,农业供应链金融服务逐渐成为解决农户及中小微涉农企业融资困难、实现普惠金融的可行性路径。

作为一种新兴的融资方式,农业供应链金融改变了传统金融机构与农户“一对一”的授信模式,实现了金融服务从“银行—企业”到“银行—企业群”,由“点到点”到“点到链”的转变。

对于涉农企业来说,供应链金融可以将融资活动嵌入到农业产业链中的种植、生产、加工、物流、销售等各个环节,实现资金流与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的深度融合。同时,通过利用供应链上核心企业的信用优势,农业供应链金融可以将分散孤立、高风险、低收益的农户和农业小微企业,与实力雄厚的大型农业企业捆绑在一起,进一步拓宽了供应链上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降低了其融资成本。

对于银行金融机构而言,供应链金融整合了农业产业链上的商流、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实现了银行对供应链“四流”信息的精准掌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银行与涉农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此外,综合授信的方式也让银行能够系统管理产业链上企业的经营风险,减轻了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压力。

当前,农业供应链金融已经初见成效,有效支撑了不少涉农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但是仍然面临着农业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不够健全、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以及数字化程度不够高等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农业供应链金融服务与发展机制。

那么,如何补齐上述短板,让“链生态”运转得更加高效呢?

首先,金融机构要立足区域特色优势,开展差异化金融服务。随着农产品多样化和农业供应链体系化的发展,不同地区的农业产业链以及同一个产业链中各个企业的融资需求都不尽相同,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改变单一金融产品的现状,结合各地特色农业和发展优势,并围绕产业链上下游不同企业的发展特点定制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动农业供应链金融服务向专业化、整体化、特色化的趋势转变。

其次,要不断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和信息共享机制。农业产业链的构成相对复杂、主体多元,在对链上企业进行信用评估时,商业银行除了要充分了解单一企业的经营情况,还要对整个供应链的运转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因此,通过构建更为全面的信用体系和信息共享机构,银行可以更为快速便捷地获取产业链上下游各家涉农企业以及农户的发展规模和经营状况,从而精准匹配金融产品和服务,有效减少银行的评估成本,并降低授信风险。

从发展趋势来看,随着数字化、智能化科技应用的不断落地,农业供应链金融将进一步呈现出智能化、精细化、多元化等特点。未来,农业数字供应链金融发展将会成为主流的发展模式。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应充分发挥自身金融科技优势,为农业供应链金融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例如,大数据风险评估智能授信等;同时,也要积极与第三方科技公司在供应链金融领域展开深入合作,运用区块链、大数据、智能风控等技术,构建供应链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金融机构、第三方机构一体化的金融供给和风险防控体系,提供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