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万鹏飞: 京津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协同水平大幅提升

北京日报

关注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10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中规定的基本公共服务协同得怎么样?存在哪些问题?未来三地进一步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协同创新将从哪些方面突破?日前,记者就读者关心的话题采访了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万鹏飞。他表示,三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协同水平在提升,进一步推动三地基本公共服务协同创新可从三个方面去突破。

协同发展10年来,京津冀三地不断加大财政投入,促进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均衡配置:北京市由2015年的9356元/人,增长到2022年的14500元/人;天津市由2015年的6090元/人,增长到2022年的9227元/人;河北省由2015年的3028元/人增长到2022年的6089元/人,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和长三角地区平均水平。

教育协同发展提质增效。10年来,三地多措并举,多渠道助力教育协同发展,推动京津优质教育资源不断向河北省输送。基础教育方面,包括北京景山学校、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天津一中在内的202所京津优质学校通过教育集团、学校联盟、结对帮扶等形式,与河北273所中小学幼儿园开展办学合作,超过1200名河北中小学骨干院校教师赴京津优质学校跟岗学习。职业教育方面,三地坚持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五业联动”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京津15所职业院校开展跨省单招和中高职联合培养,建立12个产教对接平台,累计招生近万人。高等教育方面,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4所高校雄安校区全部开工建设;三地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重大需求,根据学科特点组建多个高校联盟和创新研究院。职业教育方面,京津冀9所高职院校开展跨省市单独招生,深入开展京冀职业院校跨省“3+2”联合培养。制度建设方面,三地共同签署《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23年-2025年)》,让教育协同发展的蓝图进一步成为现实。

公共卫生协同发展走深走实。10年来,三地积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共享互通,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石家庄医院、天津市肿瘤医院秦皇岛医院等8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相继落户河北,雄安宣武医院项目开诊,为雄安新区及周边居民提供高水准、全方位的优质医疗服务;京张医疗机构对接合作持续进行,累计指导合作医院新设科室29个,培养学科带头人57名,申报国家、省、市科研立项95项。医疗卫生政策协同持续推进,三地三级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全部纳入京津冀异地就医普通门诊直接结算范围,实现异地就医免备案,京津冀医联体建设实现全省设区市全覆盖;医疗机构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共享机制和政策进一步完善,临床检验结果互认医疗机构达到685家、互认项目50项,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共享313家。2023年底,三省市先后签订《京津冀基层卫生健康协同发展框架协议》和《京津冀卫生健康宣传思想文化领域交流合作框架协议》,协同更加走向制度化。

养老服务协同发展渐入佳境。养老协同机制日渐成熟,三地建立健全京津冀养老协同专题工作机制,共同印发《京津冀养老协同专题工作组工作机制运行规则》《京津冀养老协同专题工作组办公室组建方案及工作规则》等规范性文件; “通武廊”地区养老人才合作交流机制不断深化,累计线下培训养老服务从业人员3000余名、线上培训从业人员1.1万余名,推动三地养老人才底盘不断壮大。2023年9月,三地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的行动方案》《关于推进京津冀养老政策协同的若干措施》,推动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未来再迈新步伐。

文旅一体化战略格局不断完善。十年以来,三地坚持“搭平台、建链条、促合作、立标准、铸品牌”,积极推动京津冀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协同发展。三地文化主管部门签署了《京津冀三地文化领域协同发展战略框架协议》,成立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三地文化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京津冀图书馆、艺术职业教育、文化产业、文化旅游、演艺、电影等行业发展联盟,三地与文化和旅游部共同主办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乐游京津冀一码通”成为新亮点,已有2500家文旅企业单位进驻平台、注册用户突破150万,同时实施旅游包车周末、节假日通行河北高速免费政策,“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成为旅游新时尚;特色文旅品牌项目不断打造,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加快建设,推动冬奥场馆赛后利用,积极拓展冰雪体验、长城文化、铁路旅游等常态化、品牌化活动;长城、大运河国家公园建设不断推进,发布“京畿长城”国家风景道主线,实现北运河(京冀段)全线62公里游船通航。

目前京津冀基本公共服务协同创新方面存在三个问题:第一,协同发展理念还需转变,三地固守公共服务“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势需要进一步打破;第二,公共服务水平仍不均衡,三地公共服务差距没有明显缩小,在医疗、养老等部分领域甚至有所扩大;第三,公共服务制度标准还需统一。

针对以上问题,万鹏飞建议,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突破:第一,转变思维方式,创新发展理念,因地制宜、互补共赢。第二,借力疏解,弥补差距,建立多个次区域的公共服务协同发展“微中心”和示范区,形成多点面布局、辐射周边、带动整体、波浪式推进、阶梯式提升的公共服务协同发展格局,建立京津冀公共服务协同发展基金,加强基金协同监管,推动区域公共服务资金总量提升和高效使用。第三,找准堵点,创新政策,统筹建立京津冀公共服务标准体系,打造京津冀公共服务智慧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打造京津冀基本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和数据库,加强公共服务政务、信息互联互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