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对标东京纽约: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发布 概念股闻风而动

投资时间网

关注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及相关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大湾区打造“中国硅谷”已蓄势待发

作为一个2017年区域GDP即已突破十万亿大关、占中国总体GDP的12.6%、拥有近7000万人口且居民消费能力还在不断攀升的区域,用长达十年时间打磨一份指标性文件以为其指明方向,本身就说明问题。

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称《纲要》)正式发布。全文接近28000字的《纲要》,正式明确了粤港澳大湾区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各城市之定位。

《纲要》指出,粤港澳大湾区不仅要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更要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以及宜居宜业的优质生活圈。

在城市定位上,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将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香港要巩固和提升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强化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建设亚太区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澳门要建设成世界旅游休闲城市、中葡商贸合作服务平台;广州要全面增强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培育提升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深圳则需发挥作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引领作用,努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

此外,四大核心城市还需继续发挥比较优势做优做强,增强对周边珠海、佛山、中山、东莞、江门、肇庆、惠州所组成的城市群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对于具体发展目标,《纲要》提到两个年份。到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要基本形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框架,区域发展更加协调。而至2035年,大湾区要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幅跃升,基本实现区内市场高水平互联互通,全面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

检索多达28000字的《纲要》,《投资时报》记者注意到,“发展”“合作”“创新”“服务”“国际”等词汇以超过百次的高频出现在《纲要》中。这也从侧面衬托出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重点。

受《纲要》发布带动,湾区相关指数及概念股全线上涨。多位券商分析师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庞大的经济体量,目前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相关概念股将有持续性行情,高新科技、基建、交运、房地产、金融等板块也将随之受益。

“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之一。在不求新、不求变就几乎相当于倒退的年代,创新已成为全球企业力争上游的发展方向。而原创力是一切科技创新的源头和动力。根据《纲要》,至2035年粤港澳大湾区将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这亦与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描述相契合。

《纲要》提出,要从构建开放型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载体和平台、优化区域创新环境等方面着手。这其中,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项目。

2018年8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会议提出,建设“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这意味着广深科创走廊进一步延伸至港澳,并最终形成环珠江口的创新环道。此次《纲要》亦表示,推进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探索有利于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和区域融通的政策举措,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和国际化创新平台。

《纲要》在优化区域创新环境上亦重点着墨,如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提出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支持粤港澳在创业孵化、科技金融、成果转化、国际技术转让、科技服务业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等。在鼓励科技和学术人才交往交流方面,《纲要》提出,研究实施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出入境、工作、居住、物流等更加便利化的政策措施,允许香港、澳门符合条件的高校、科研机构申请内地科技项目,并按规定在内地及港澳使用相关资金。

有分析显示,在粤港澳大湾区规则之中,最具特色的就是科技创新成为大湾区实现制度创新的重要抓手,而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本质是要打造中国版的“硅谷”,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创新之都。“因为粤港澳大湾区跟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纽约湾区相比,最大的短板就是在这个方面。”

探索金融开放创新

《纲要》的发布显然也为中国金融开放按下加速键。其明确提出建设国际金融枢纽、大力发展特色金融产业、有序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等具体目标。

此外,《纲要》还表示将共建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其中包括探索建立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相适应的账户管理体系,在跨境资金管理、人民币跨境使用、资本项目可兑换等方面先行先试,促进跨境贸易、投融资结算便利化。

对于备受关注的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方面,《纲要》提出,不断完善“沪港通”“深港通”和“债券通”。支持符合条件的港澳银行、保险机构在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设立经营机构。建立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监管协调沟通机制,加强跨境金融机构监管和资金流动监测分析合作。

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世界最大人民币离岸中心,香港的金融服务业占香港GDP和就业人口的比重分别为18%和7%,而深圳和广州的金融业在世界范围内也处于领先地位。目前,香港、深圳以及广州的全球金融指数排名分别为第3、第18以及第28位。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金融业将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以及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而香港与深圳、广州间的交流也对中国金融制度的完善有着巨大的裨益。

华泰证券研究所大金融首席研究员沈娟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将加大金融创新探索力度,尤其是在跨境业务上多措并举,银行或受益于创新业务模式的增量贡献。而粤港澳大湾区银行可开展跨界人民币拆借,有望吸纳香港市场相对低成本资金,对息差加大贡献。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出台后,相关指数及概念股亦闻风而动。

《投资时报》记者注意到,2019年2月20日,粤港澳大湾区指数来到767.36点,成交量达13.43亿股,相较当月初的1.78亿股成交量上浮7.5倍,当日成交额达85.96亿元。2017年4月12日发布的该指数囊括31只成份股,包括招商蛇口(001979.SZ)、华发股份(600325.SH)、塔牌集团(002233.SZ)、广州港(601228.SH)、中梁地产(000031.SH)、华联控股(000036.SZ)等,自1月21日至2月21日,31只成份股中有30只股票实现上涨,收益率达13%。

2018年5月21日发布的恒生沪深港通大湾区综合指数近一段时间以来亦逐渐走高,截至2019年2月20日该指数来到4251.61点,当日成交额实现758.76亿元。

恒生沪深港通大湾区综合指数成份股数量较多,达到268只,包括白云山(0874.HK)、保利地产(600048.SH)、比亚迪(002594.SZ)、碧桂园(2007.HK)、华大基因(300676.SZ)等多知名上市公司在内。截至2月21日近一个月内,250只股票实现上涨,收益率达8.48%。

而在Wind数据统计的44只粤港澳大湾区概念股中,超过九成公司近一个月来实现上涨,其中深天地A(000023.SZ)、粤泰股份(600393.SH)、招商局港口(0144.HK)等均实现不俗涨幅。

对于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具有发展前景的产业方向,光大证券分析师张文朗建议关注基建、交运、湾区特色产业及房地产。

他表示,“湾区建设基建先行”,区域内城轨、高速公路、机场、环保等行业公司有望受益;此外,粤港澳大湾区承担着对外开放的重任,作为“一带一路”建设关键节点,大湾区港口货物吞吐量、空运旅客人次都不亚于东京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未来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对于湾区特色产业,张文朗认为,粤港澳大湾区近十年都呈人口净流入状态,这无疑为消费和产业升级提供了人口红利。从规划方向看,大湾区经济增长将依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共同驱动,大数据、半导体、云计算、金融、生物医药、休闲服务等领域有望诞生领先企业。而人口持续流入及基础设施完善,将有助于在当地有土地储备地产公司的价值重估。

《投资时报》记者注意到,作为从广东省腹地顺德成长起来的企业,碧桂园在粤港澳大湾区持续布局,土储体量可观,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而在如何驶向更发达、更融合的粤港澳大湾区方面,碧桂园亦给外界带来无限想象。

业内资深人士分析认为,今后粤港澳大湾区将不会以单纯发展房地产业务为主要抓手,对接产业、产城融合或将成为房地产行业新主流。房价稳定、楼市健康符合大湾区发展高端制造、先进制造、现代服务业与新经济的定位与目标,这无疑与碧桂园的发展方向相契合。

2016年8月,碧桂园正式发布产城融合战略,大力拓展以科技小镇为代表的产城融合项目,其构想是要建造以产业为核心、以项目为载体,通过以产带城、以城促产、产城互动的发展路径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宜业宜居之城,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通过产城融合战略,碧桂园与思科、富士康、清华大学等机构基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合作逐渐落地,包括潼湖科技小镇、广州国际科技创新城,以及携手富士康在增城落地的科技小镇等都在顺利推进。

2018年7月,碧桂园还成立了广东博智林机器人公司。该公司以机器人本体及核心零部件,智能机器人系统的研发、智造、运营为主要业务。同年9月,碧桂园在佛山市顺德亦落地了机器人谷项目。据《投资时报》记者了解,碧桂园将斥资800亿元投入到机器人板块的建设上。

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融合发展将成为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而要想提高大湾区的引领性,不仅要将金融、物流、智能装备等高新技术产业提到战略地位上,还要为传统产业赋予“新动能”,实现各产业间的协调发展。因此,在进军智能装备、机器人产业领域的同时,碧桂园认为在发展国际一流湾区的过程中,农业发展也理应向世界级水平看齐,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为农业注入科技基因,带动乡村振兴发展成为碧桂园未来发展的又一重要选项。

2019年1月,碧桂园首次发布战略升级计划,宣布未来将以房地产、现代农业以及机器人为三大主业,向“为全世界创造美好生活产品的高科技大型综合企业”迈进。

从现代农业到机器人,这家房地产领域的龙头企业正借势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中信建投宏观与债券研究首席分析师黄文涛亦提示,高端制造、现代服务、新经济是未来大湾区发展的重要投资机遇。

他认为,大湾区不仅拥有大量高新技术产业,还存在许多不同的传统制造业,这为先进技术与传统工业结合奠定了基础。如今,区域内已经聚集以华为、大疆、腾讯、中兴为代表的科技与互联网公司。未来,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机器人、生物医药、新材料、云计算、工业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等行业有望在粤港澳大湾区率先实现突破和产业化应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