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费雪和巴菲特等6种价值投资大师在我大A都会水土不服

新浪财经

关注

六种价值投资大师在我大A都会水土不服?

来源: 集思录 

去年11月初买入不少地产股,到今年2月份的时候基本盈利超过30%,可惜的是全部没有卖出,基本都持有到现在,坐了一轮大大的过山车,一直再反省自己的策略缺陷,到现在为止基本有点眉目。

今年看了不少国外价值投资的书籍,也建立过不同的策略,多少都做了回测,发现理论和实际还是有很大区别,下面说说自己的思考。

首先看了段永平、费雪和巴菲特的策略,后来发现他们主张满仓集中持有,强调深层次思考和选成长股,长期持有甚至永不卖出,他们对企业的理解,对管理层的看法,对行业特性,生意模式,企业护城河,竞争优势需要有非常敏锐的判断力。后来觉得自己貌似短期内达不到这个境界,至于长期或许因为自己也有过创业经历,能理解很多他们的看法,以后慢慢来吧。

接下来学习了施洛斯和格雷厄姆,发现他们主张财务研究和分析,对公司基本面的研究,强调公司的静态低估,短期低估,或者隐形资产。他们盯紧公司的发展状况,一旦估值回归立马卖出,通过分散持有分解风险,每天需要大量的工作去垃圾堆里面找金子。所以更加强调及时卖出和买入时的安全边际。

后来看了马克斯和西格尔的书籍,他们一样强调基本面分析,强调低估,肯定股权长期投资价值。自下而上投资,自上而下判断,宏观结合基本面分析全面决策。另外强调波段周期分析,也从心理因素,宏观因素,公司基本面多方面思考。毫无疑问他们肯定有自己的决策系统。其中西格尔提到的低市盈率,高股息率策略我也回测过,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效的,至少能取得不错的相对收益,但是难免承受2007年踏空大部分牛市的风险和2011年开始连续套牢多年的纠结。

再就是约翰涅夫低市盈率投资策略,具体不详细讲了,其实和格雷厄姆的方法有类似的地方,只是选股范围更大更广,另外加入周期股的考虑,对选股的要求更加灵活。重点考虑市盈率,增长率,股息率等指标。

还有伯顿马尔基尔和约翰伯格的指数基金。强调市场高度有效,所以直接指数基金投资,买入并持有策略。不择时不择股,坚定持有获得长期收益。

目前正在学习大卫斯文森的资产配置理论。强调资产多元化和股权偏好策略。

至于其他的套利策略,量化投资目前没有涉足,但是一直有些困惑就是发现美国投资大师的策略和中国A股的兼容性问题,下面重点探讨这个问题:

股票赚钱无非两个来源:价值增长和估值增长。那么A股和美股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先上数据:

先说说A股和美股的区别:

1.以上选取了沪深300和中证500的几轮牛市的贡献,假设增长贡献两项一共100%,那么大概可以判断,针对A股的情况是牛市股价大幅上涨贡献程度其中价值增长贡献不超过20%,而估值增长贡献80%以上。美股的估值经常在15到25波动,A股估值甚至从20-100波动(以上是个股波动,个股波动常常比指数波动更大)

2. A股熊长牛短,美股牛长熊短的特征。

3. A股波动更大,美股波动更小。

4. A股制度管理不够规范,美股市场更加成熟管理更加规范。(包括财务作假,大股东质押,大小非减持套现,涨跌停限制,经常停牌,估值长期偏高,信息披露不完善等)

针对以上四点主要特征必然带来更多思考:

结果就是美股价值投资大师的策略到A股会存在适应性问题,完全照搬照抄必定水土不服。

A.段永平巴菲特的策略本身对个人要求太高,几乎一生难以到达这种高度,所以不讨论。

B.格雷厄姆施洛斯的策略,必须具备更强大的财务分析能力,并且A股造假非常普遍,造假成本更低,必然导致策略相对无效,加上A股长期估值偏高,所以可选标的更少,策略导致实施难度更大。

C.马克斯和西格尔的策略相对合理,但是对个人的要求更高。上面讲到西格尔的选股策略,长期满仓量化轮动必然导致中途出现长期踏空和长期套牢的局面,这样很容易导致个人对自己策略的信心不足难以坚守。

D.指数基金投资买入并持有策略毫无疑问最近十年貌似几乎不赚钱,长期或许有效,但是坚守不易,收入和风险不对等。

E.低市盈率策略按照约翰涅夫的标准几乎很难找到合适的标的,并且常常多年颗粒无收。

F.大卫斯文森的策略貌似实施难度很大,A股不如美股成熟,更无法投资全球股权市场,另外也无法投资对冲基金,私募权益,石油,木材,国外股市渠道都有限,分散空间相对有限,更谈不上大量多元化。

最后的思考:

为什么A股实施价值投资更难?很重要的原因就是A股的基本特征决定了。所以在A股投资择时和仓位管理还是有必要并且很重要的。基本也可以判断A股更多的存在交易价值,而价值投资的空间更小。因为大量的公司基本面不怎么样而且还长期高估,关键动不动大幅波动。

所以无论如何适当的择时和仓位管理可以让我们更少的承受不必要的回撤和抓取更有效的收益。当然这里的择时和技术面的择时还是有区别的,我觉得这里的择时应该依赖于估值的高低和宏观经济的判断。A股的牛市基本离不开两个因素:

1.估值低位。2.催化剂——放水(主要是利率走低或者资金变多改变股票和资金的供求关系)

几点声明:

1.本人一直认同价值投资,也坚信价值投资是长期盈利的有效策略。

2. 以上讨论并非说明价投无效,只是说明照搬照抄到A股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讨论的目的是为了改良策略带来更加有效的结果。例如A股波动性更大。那么正确的姿势是利用A股的波动性更加有效的买入和卖出。那么如何利用呢?上面说到两个方法:估值+宏观判断。

3. 认识到价投策略的局限性,例如美股很多投资大师主张买入并持有策略。那么这个策略在A股有效吗?如果你从2007年高点一直持有到现在的沪深300指数,可以想象你颗粒无收还要承担很大的压力。当然价投也主张结合估值高估值卖出,低估值买入。不过单单评论买入并持有策略在美股是有效的,在A股是无效的。

4. A股的监管环境和制度决定集中持仓的风险更大,所以适度分散是非常重要的。塔勒布说过黑天鹅不可避免,长尾效应导致黑天鹅常常发生。如同美股的1987年1-2天崩盘那么大幅度可以说是几百万分之一的几率,可是一样发生了,那么如何应对?这种现象貌似在A股更常发生,尤其是个股更加容易发生。看看2015年以来股灾1.0,2.0,3.0,4.0,……现在都不知道多少轮了?另外看看今年的康美,华融,格力,……无数的白马动不动大跌。为什么?这个需要我们每个人自己思考。如何避免组合的脆弱性,如何加大组合的抗波动性,貌似这点和美股也有很大区别!

5. A股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趋势投资甚至技术分析活得也蛮滋润?其实一样的道理是A股的特征决定的。历史上的趋势投资往往是比较有效的,因为暴涨暴跌会带来策略的有效,而涨时涨过头,跌时跌过头一样带来趋势的收益更大化,所以趋势投资的流行就合情合理了,但是未来呢?

那么你们用什么策略呢?如何让自己的策略更加有效?你的策略适合A股吗?

欢迎大家讨论。。。。

lianyedong

只吃内生增长从长周期是没问题的,哪怕在A股。如上图,如果选对了股票,蓝线确实在持续增长。然而波动确实很大,在很长的时间内,价格可能严重偏离价值。坚守忽视beta波动,是很难的。毕竟beta波动的收益如果把握得到一部分,收益可能远大于内生增长部分。如何抵抗这种贪欲?长期选对股票已经是难事。更难的是克服内心的焦躁,安心等波动的长期回归。

然而,这条道路并不一定合适小散。不同资金的需求是不一样的。例如外资投资A股,他可能就是从长周期来考虑的。跟急于发财的小散在不同的维度上。完全不能互相比较。

我们需要做的是在顺从自己的内心的前提下,找到合适的方式。而不是泛意义上讨论正确的策略。

从我自己来说,作为一个小散,我非常重视资金的周转速度。等不及价投的慢慢价值回归。

我的做法是将大波动切割成小波动(右侧交易择时),小波动里又切割成微波动(个股轮动)

财务作假之类的问题是客观存在,但并不是太大的问题,足够的分散,较短的持仓周期(个股轮动),可以降低对个股财务信息可靠性的依赖。

总体来说,A股的超大波动是利润之源,要珍惜好日子,策略要结合市场的特点。

Jupiter

看来你对价值投资大师了解的不少,但我不明白的是,了解那么多了,你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美国投资大师的策略在A股兼容性”的问题。我看不出你列举的那几个大师的投资方法在中国,乃至在全世界任何一家证券市场有不能适应的问题。

比如说巴菲特,他强调的首先是对公司的理解,在肯定理解公司及其未来前景的基础上,才是集中投资。如果按照他的方法,在A股去投资,立足于分析公司,有什么问题?

你说的财务报表造假问题,正是财务分析的基本内容,分析公司财报,首先要鉴别合理性,其次才是研究公司竞争优势,最后才是估值。在格雷厄姆的年代,美股公司一样有很多造假或严重粉饰的财报。因此,A股财报报表造假多,只是增加了投资的财务分析工作量,根本不会影响你从这个市场找到好公司来投资。

再比如说施洛斯和约翰聂夫的低市盈率投资,首先低市盈率只是他们投资的一个基本原则,在满足低市盈率的前提下,他们依然对每家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了认真分析,绝不是像很多A股散户那样,看一下交易软件上的市盈率数字,就进行买卖,然后还怪大师的方法在A股水土不服。

事实是,很多觉得大师的策略在A股不行的,基本上都没有遵循大师的方法来进行投资。

量化投资先锋

结合现实,寻找适合你的策略。

1、适合自己能力圈。

2、根据自己风险承受力和收益预期,来决定品种和仓位。

3、策略多元化。

为什么非要长期满仓量化轮动,半仓就不能轮动吗?

你这里所说轮动实际基于价值+对冲概念。如果长期轮动收益非常高的,仓位高点没有坏处,如果如果长期轮动收益比较低,仓位控制非常重要。要区别开价值回报和轮动回报是不同的。

轮动只有关联性非常高的标的切换才有意义,只是基于某个指标排名切换的轮动,实际可靠性非常差。

别人成功不代表你就成功,别人失败不代表你就失败。

盛唐风物

在A股价投上坚定不移走格雷厄姆而非巴菲特路线,原因如下:

1,我认为“再深的研究也抵消不了集中持股的风险”,研究是否够深度是主观的,集中导致风险是客观的,何况个股黑天鹅和研究深度无关。巴菲特的集中其实很分散了,但个人投资者的精力有限,走巴菲特路线的个人往往是真集中(3只以内),我是平均10只股票。

2,格雷厄姆路线在量化条件下很省心,我的策略开发后电脑自动执行,我投入理财的时间不多每天不到1小时,但全是研究学习时间

3,天朝财报造假率高,天朝的假巴菲特路线不实地调研的话,风险比美国大得多

4,我的几个实战策略都很有效,运行1-2年阿尔法超额收益和回测基本一致,这也得益于当时对回测方法论进行了各种理论辨析去伪存真。

糖糖a_a

我都有用一点吧。

1、基本框架是:格雷厄姆的股债平衡策略,最高不超过75%,最低不低于25%。再结合估值适当调整配置比例。

2、用指数基金进行配置。

3、打新仓底用的是施洛斯的极度分散+低估策略,大概70只股票,等权分配。

4、看了斯文森的,不配企业债,适当配置海外指数。

风险搬运工

如果用后视镜的眼光去看A股,很容易就得出A股需要择时的观点。道理很简单,几句话就能说明白。

股市的长期回报率是10%左右,这一点A股和美股是一样的。

但在历史上,如果牛市,A股可以在不到1年的时间里轻松翻一番。10%的回报率,需要7年才能翻一番,如果抓住了牛市这一波,恭喜你开张吃7年。

就这样一种形态的市场中,你如果不择时,满仓长期持有,随便怎么轮动好了,把时间拉长了,你的最大回撤必然会接近50%。本来你的内在增长动力是10%,突然一年翻一番了,接着又腰斩,这再正常不过。一个历史上最大回撤达到50%甚至更高的市场,多数人做不到不择时满仓持有。

问题在于,历史虽有参考价值,但未来永远不会简单地重复历史。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