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前主席批判美联储2%通胀目标:方向错了,政策就很危险

新浪财经综合

关注

保罗·沃尔克,这位被称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美联储主席”,在10月30日即将发售的自传《坚持下去:寻求健全的货币和政府》中提及了他对于美联储设定2%通胀目标的看法。

书中还交代了美联储将通胀目标设在2%的由来。

在96年的一场联储政策会议上,时任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与联储委员耶伦(上一任美联储主席)发生了争执。当时,耶伦问格林斯潘,“您如何定义价格稳定的含义。”格林斯潘解释道:“价格的稳定就是指,价格水平的预期变化不能改变商业或家庭决策。”耶伦则继续追问,“能否给出一个明确的数字?”最终,经过一番争论后,格林斯潘宣布将通胀目标设置为2%。

将通胀目标设在2%的货币政策主导思想一直延续至今,甚至变成了投资者衡量美联储是否会加息的准绳。但是,沃克尔在书中却对这一想法感到困惑,如果通胀率成功维持2%,意味着价格水平将在一代人之后翻一倍。

沃尔克认为,由于物价是一个十分动态的表现,很难同时既设置目标,又让其维持在同一水平。

从已知的事实来看,并没有一个价格指数能够捕捉消费者价格的实际变化。因为,商品服务的多样性,以及需求、价格和质量之间的微妙变化非常复杂,很难通过按月或逐年计算来体现准确性。价格可能会随着经济走强而上涨,经济下行而走弱。

因此,美联储将货币政策的执行目标锚定在如此微小的一个指标是十分危险的。设定利率目标只能是一个预期管理。

所以,沃尔克认为2%通胀目标只能当做一种“稳定性”的目标上限,但是通胀指数中还包含了大量的教育和医疗成本,并不能够准确的反应真实价格水平。在不同阶段,有可能3%的目标上限能够有更好的刺激作用,或者更高的4%。

2%是否真的那么重要?

通胀目标更多是对抗可能会发生的通缩。不过,在历史长河中,美国仅有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遇到了严重的通货紧缩。

事实上,美联储现在面临两难的局面。沃尔克认为,货币和财政政策根本不可能完全做到保持2%的通胀目标这种程度,但如果美联储试探性地改变通胀目标,则会削减美联储的承诺信用,从而引发市场猜疑及恐慌。

真正的风险来自于鼓励或容忍通胀上升,从而使得投机行为吹大了金融泡沫,金融机构通过“赚取轻松钱”,央行通过低通胀来预防通缩风险,往往最后却演变成了衰退。

所以,强调价格稳定和金融体系的审慎监管,这两项要求才是央行最为本质的工作。

对美国和世界经济影响最大的金融泰斗

目光坚毅,不言自威,讲话声音很轻,但一言九鼎,这是沃尔克给很多人的印象。他在1979年至1987年任美联储主席,对稳定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经济起过关键性作用。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称沃尔克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智者。”

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沃尔克再度出山,时任美国总统的奥巴马邀请他担任美国总统经济复苏顾问委员会主席。

2010年1月2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将对美国银行业做重大改革,采纳了沃尔克的建议,因此其方案被称为“沃尔克法则”(Volcker Rule)。

该方案的核心是禁止银行从事自营性质的投资业务,以及禁止银行拥有、投资或发起对冲基金和私募基金。由于该法则以空前强硬的态度对待银行自营性质的投资业务,曾被视为此次美国金融监管法案中最有影响的改革内容之一。

沃尔克在次贷危机爆发初期的2007年就已经指出这个问题的严重性。2007年10月,他在德国的一次研讨会上发表了名为《重新思考全球金融体系的美好未来》的演讲,他指出,金融机构的混业经营和分业监管的错配是金融危机爆发的一个重大根源。

2010年2月2日,在美国参议院就金融监管法案中举行的“沃尔克规则”听证会上,有议员质疑他提议加强监管为过时之举时,当时83岁的沃尔克回敬道:

我在此想明确地告诉你,如果银行机构仍靠纳税人的钱提供保护,继续随意投机的话,危机还是会发生的。我老了,恐怕活不到危机卷土重来的那一天,但我的灵魂会回来缠住你们不放!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