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宣昌能:多措并举切实提升IPO企业质量

证券日报

关注

  宣昌能:多措并举切实提升IPO企业质量

  下一步,证监会将着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坚持新股发行常态化,坚持依法全面从严监管,把好资本市场准入关

  ■本报记者 朱宝琛

  中国证监会主席助理宣昌能日前在第十届中国·武汉金融博览会暨中国中部(湖北)创业投资大会上表示,资本市场仍然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一个短板。下一步,中国证监会将着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保持改革定力,坚持新股发行常态化,坚持依法全面从严监管,把好资本市场准入关。

  宣昌能介绍,去年以来,中国证监会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在确保市场稳定运行的前提下,逐步实现了新股发行常态化,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规范完善上市公司市场化并购重组,推进企业去产能、去库存,显著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效能。

  一是不断完善多层次股权融资体系,助力企业去杠杆、降成本。逐步实现新股发行常态化,优化内部审核机制,提高效率,使得IPO堰塞湖现象逐步消除。IPO常态化发行,为股票发行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奠定了良好基础。

  “新上市公司的质量充分反映了资本市场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效。”宣昌能介绍,新上市公司中,高新技术企业495家,占比达到82%。

  此外,IPO企业的地区分布准确地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体量、结构、活力和市场化程度的区域对比。截至2017年10月底,新上市公司数量按区域分布,排序前5名为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北京,存量上市公司和IPO在审企业的地区分布情况基本一致。

  “从上市公司区域分布来看,我国的股票市场是我国经济发展区域分布的比较准确的‘晴雨表’。”宣昌能说。

  与此同时,完善上市公司再融资制度,优化再融资品种结构,抑制上市公司过度融资行为,引导再融资市场回归理性和资金投向实体经济。2016年至2017年10月底,共有584家上市公司完成再融资,融资规模1.5万亿元。“新三板”挂牌企业完成5251次定向发行,融资额2461亿元。截至2017年9月底,全国设立40家区域性股权市场,新增挂牌企业1.33万家,新增展示企业3.34万家,累计为企业实现各类融资4369亿元。去年以来,交易所市场公司债券共发行4.73万亿元,资产支持证券发行1.17万亿元。

  二是规范完善上市公司市场化重组,主动服务国家战略。2016年至2017年10月底,上市公司全市场并购重组交易4550单,交易金额3.8万亿元,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并购重组1212单,交易金额1.66万亿元,占全市场并购重组交易总额的44%。钢铁等产能过剩行业的上市公司共发生并购重组交易金额2914亿元,提高行业集中度,化解过剩产能。

  三是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战略。去年以来对国家级贫困地区的企业IPO、新三板挂牌、公司债发行、并购重组,在门槛不降低的前提下开辟“即报即审、审过即发”的绿色通道,效果和反响良好。

  “良好的市场生态是资本市场有效发挥功能、服务实体经济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前提。去年以来,中国证监会逐步校正理念,回归监管本位,大力推进依法监管、全面监管、从严监管。”宣昌能说。

   严把上市公司准入关。严格审核并督促发行人做好信息披露,实现IPO企业现场检查常态化,防止“病从口入”。对信息披露不实甚至有造假嫌疑的企业及时查处;完善发审委委员的遴选和管理机制,建立了发审委履职的监察机制;加大中介机构责任,督促市场各方主体归位尽责。多措并举,切实提升IPO企业质量。

   严厉打击各类证券期货违法违规行为。对内幕交易、操纵市场、欺诈发行、虚假披露、“忽悠式”重组等违法违规行为,露头就打,公开曝光,形成有力震慑。

  以执法协作机制为依托,积极打造协同作战新格局。强化行政与刑事执法衔接配合,建立证监稽查与刑事侦查信息共享、同步推进、分工协作、约束互补的办案模式,及时移送案件线索。积极开展与其他金融监管部门的协作,配合央行防范化解代币发行融资(ICO)风险。深化合作沟通机制,不断增强协同效益。

  “通过全链条从严监管,市场乱象得到整治,良好市场生态正在逐步形成,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得以维护,监管公信力日益显现,投资者信心不断增强。”宣昌能表示。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