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香港贸发局主席罗康瑞:发迹于地产 一带一路促成者

新浪综合

关注

罗康瑞: 从新天地到贸发局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方向明 陈慧

[我现在看“一带一路”,就像30多年前看我们国家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那个时候也是没人相信的,那个时候我很早就进去,所以我是一个参与者也是一个得利者,现在“一带一路”也一样,我们去这些国家也好像我们国家30多年前一样,现在就看谁能牵头去改革开放]

今年69岁的香港贸发局主席罗康瑞,出现在公众视野时显得神采奕奕,一身舒适得体的中式服装几乎成了他的标准配置。

贸发局职务之外,罗康瑞发迹于房地产业。上世纪70年代,在澳大利亚念书的罗康瑞毕业后回到香港,谋求自己创业,但其父、香港地产大亨罗鹰石从来教子严厉,仅以有息贷款的形式借给罗康瑞10万港币,罗康瑞就此投入建筑行业,逐渐涉足房地产。

几年前,他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一个人若是要过好生活,努力勤奋就够了,但若要做一番大事业,就必须要靠眼光,还有运气。”

事实证明,罗康瑞的确属于那种能看到未来的人。

“上海姑爷”

父亲的不看好,让罗康瑞在创业之初加倍努力,他说最初的7年没有休息过一天,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到了80年代,罗康瑞说,当时很多香港人都在移民,但他选择留在香港,并把目光投向正值改革开放的内地市场,坚定认为只有这样做才能获得有关整个中国将如何变化的第一手经验。

“现在很多年轻人没有经过改革开放的过程,80年代去上海的时候,只有一个酒店能接待外宾,晚上8点钟,马路都黑了,路上也没人走了,跟今天完全不一样。”罗康瑞几乎是那时候第一批投资内地的港商,30多年过去,对于这段时期的开拓经历,他依旧清晰记得。

罗康瑞把自己称为改革开放的“参与者和得利者”。十几年经历几番商界沉浮之后,罗康瑞顶住压力成功开发了位于上海卢湾区的商业综合体新天地,成为其地产事业的拐点。由于和上海往来密切,香港媒体后来在提到罗康瑞时也喜欢冠以“上海姑爷”的称谓。

2015年6月,罗康瑞成为香港贸发局第8任主席,并于2017年2月再度连任。时任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评价,罗康瑞是出色的推广大使,贸发局在他的领导下成功地协助香港企业在内地和其他新兴市场开拓商机,尤其在“一带一路”沿线市场。

作为贸发局主席的罗康瑞,再一次看到了未来的机遇。

在各种场合的公开讲话里,罗康瑞把更多的重点放在如何通过贸发局的平台促成“一带一路”具体合作项目的落地,让香港能充分发挥优势,把握住“一带一路”这个庞大的历史机遇。

他曾表示,单靠贸易已经“养不起”香港了,现在应该让香港转变为综合服务平台。而贸发局就是一个促成“一带一路”项目的商业化和市场化平台,集中不同国家的资源和信息,在香港酝酿这些投资项目,感兴趣的参与方能通过香港进行商业配对,如果投资项目在未来发生争议,还可以选择在香港进行仲裁。

在9月11日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贸发局合办的第二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期间接受包括第一财经在内的媒体访问时,罗康瑞不止一次地强调,需要用商业化和市场化的做法令“一带一路”倡议更加可持续化。

“我相信‘一带一路’倡议现在已经成气候了,但接下去怎么做才能把它完全落实呢?这是很大的挑战,因为这个计划实在太庞大了,所需要的资金和资源需要全世界参与,靠任何单个国家是无法独自承担这个责任的。而香港在里面可以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罗康瑞目前在贸发局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把贸发局的发展愿景融入“一带一路”倡议的大框架之中。

“一带一路”促成者

成立于1966年的香港贸发局,主要负责为香港在全球拓展贸易,服务于香港的制造商、贸易商及服务出口商。经过多年发展,该机构目前已经在全球设立了46个办事处,其中有28个分布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

罗康瑞把贸发局最近的工作总结为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五大策略”。

首先是制定路线图,贸发局研究部通过调研和综合分析,将8个国家设为最具备合作条件的工作重点,分别是亚洲的泰国、越南和印尼,中东的阿联酋和沙特阿拉伯,欧洲的捷克、匈牙利和波兰。

其次,贸发局希望能够建立联盟,整合全世界资源,让对“一带一路”有兴趣的国家和企业都能参加进来;为此,贸发局每年在全球举办1000多场包括“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在内的贸易展览、推广、交流和外访等活动。

现在基本上每个活动都会带着‘一带一路’这个主题,因为这个主题太重要了,不仅是对我们自己,对国家,对全世界都很重要。”

同时,贸发局通过在全球的办事处来联络商机、匹配投资,最后通过资金结合专业服务及具体项目形成投资配对方案,促成合作。

5月中旬,罗康瑞亲自带队,组织了一个香港和上海两地企业共40多名代表的基建投资考察团前往泰国和越南进行考察,最初的目的是与当地的政策人士及工商界进行会晤交流,但令罗康瑞感到惊喜的是,最后,泰国总理巴育、副总理颂吉、财政部部长阿比萨、工业部部长邬达玛,越南总理阮春福、计划投资部部长阮志勇、交通部副部长阮洪长等政府高官均接见了代表团一行。

“泰国和越南总理跟我们合照,政府有关方面领导都出来接见我们,因为我们一再强调是来谈投资的。”罗康瑞认为,正是贸发局的务实和诚意,让两国感到合作不乏基础。

在成行前,贸发局让设在当地的办事处在每个国家寻找100个项目,并把这些项目交给参团企业家参考,有兴趣的企业,贸发局就负责从中对接,具体内容、投资要求则是双方自己去谈。

罗康瑞称,贸发局在投资配对的过程中强调投资者利益,为此他在前期接洽时就与目标国家开门见山:“我跟泰国总理说,你们的货币有时贬值得很厉害,你怎样保证我们这些投资者的利益?换句话说,我们完全是从商业的角度去和他们对谈。”

和投资考察团一起,罗康瑞还带去了一份由香港银行公会和汇丰银行给贸发局做的标准化贷款合约,把这个合约作为一个项目谈判的基本要求,因为如果没有当地政府协助融资,项目是难以推进的。

在罗康瑞看来,作为一个半官方的非营利机构,贸发局在推动企业投资或与“一带一路”相关项目合作的过程中从头到尾扮演的是一个“促成者”的角色。他最希望看到的是,让投资的意愿和项目的设想成为现实。

“一带一路”所涉及的基建项目往往体量庞大,一般来说,投资大项目所需要的巨额资金不可能由任何一家企业全资完成,往往会成立一个投资集团,由其中一家企业牵头。而贸发局所做的事情,就是在投资者表示出兴趣,但还没有成立投资集团之前,先帮他们做前期沟通,把感兴趣的投资方聚拢在一起,在有了最大的投资者后,后续就由这家公司牵头,而贸发局就从此退出,并以促成者的定位继续和有关方面沟通。

关于资金问题,罗康瑞直言,现在项目找钱,钱也在找项目,怎么去把它们对接起来,这就是目前大家希望香港能扮演的角色,希望香港未来能成为“一带一路”的融资中心。“现在全世界游资很多,但这些钱基本上没出路的,很多游资也还不确定‘一带一路’的项目怎么样。所以,我们现在希望能找到这些好的投资项目,把它们包装起来,让它们能够进行融资……要是他们(游资)知道香港能够帮他们找到出路,有好的回报,他们一定来的。”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宁吉喆在上述会议上强调了发改委关于香港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更明确的定位。称香港具有全球最繁忙的国际机场、全球排名居前的集装箱码头,是全球重要的货物流通中心和内地对外贸易的重要中转站,可以成为“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和贸易畅通的重要节点。

概括起来,发改委支持香港打造一个对接、合作、机制平台;提供金融支撑;提升服务专业化水平;以及建立人文优势。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也认为,在“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背后需要很多服务,才能够把计划转变为现实。在投资风险评估、研究、金融、保险、会计、法律服务和仲裁等方面,相关服务都是非常急需的,而这些方面正是香港经济的关键推动力,是香港能够做出贡献的重大领域。

中央政府对香港在“一带一路”上所扮演角色给出了更具体的定位,正是罗康瑞一直期待收到的信号,但其实他正带领贸发局做的事情,也就是上述政策定位的落地。

今年6月,第一财经记者独家专访香港贸发局研究总监关家明时,他就曾表示,从香港的角度来说,制造业早已不是强项,即便有也已经是根植在海外或者内地了。“比如在金融方面,随着全球价值链的转移和资源的再分配,不能再提供一些过去的传统金融服务,我们也在参考一些其他地区的最新发展,比如金融科技等。总之,虽然香港在一些行业中具有传统优势,但肯定也有一些行业会被边缘化,新的进来、旧的退出,不断延续下去。贸发局也正是在不断跟踪和推动这些改变。”

贸发局“推广大使”

正因为抓住了30年前的历史机遇,罗康瑞现在更喜欢把当时的情况和现在做对比,认为“一带一路”上的一些新兴国家也正面临和当时的中国相似的情况。

“泰国准备在曼谷旁边建立一个东部经济走廊,面积很大,我觉得他们这个计划有点类似上海浦东,于是我建议他们去考察浦东。”罗康瑞提到,曼谷的交通是完全没有保证的,有一个晚上副总理请他们吃饭,坐的车晚了一个小时,不得不半路下车走过去。“这样的基建情况怎么去做生意呢?所以他们现在在建立一个150公里以外的新城市,但是到底怎么做,我想是不是浦东能成为一个参考样板呢?”

会见了罗康瑞一行的邬达玛正是东部经济走廊项目的总负责人,该走廊涉及在差春骚、春武里和罗勇三府设立的经济区。他曾表示,泰国政府的目标是在项目实施的前5年内至少有430亿美元投入该区域的基建,包括扩建机场、港口,修建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医院等,并且这些项目除了动用部分政府预算外,很多将是公私联营项目。

另一个罗康瑞认为有机会的市场是越南,他举例说,自己带团去时了解到越南在建设一条南北走向的公路,长1372公里,“我的一个中国建筑集团的团友表示,估计起码需要800亿,我就和他们总理说这个项目我们感兴趣,能够给你投资、融资、设计、建造和营运,他说好啊,让我们给方案。在这方面,内地和香港经验都太丰富了。”

关家明此前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全球价值链发生转变的前提下,香港企业走向海外不再是“闯家”们的单打独斗。

20世纪70、80年代,有不少香港的“闯家”到海外去发展,孟加拉、斯里兰卡、甚至到西非的尼日利亚,这些地方都有很多香港的投资者去闯,但这些都比较早期的。现在在“一带一路”倡议之下,情况开始有一些改变,因为已经不再是香港企业的单打独斗,更多的是靠沿途国家的发展,而且也不单是一些传统的轻工产品生产和销售,还关乎其他方面的服务业。

比如说,现在“一带一路”里面有很多是跟基建有关的项目,从能源、交通到城建。当前来说,虽然因为劳工等各方面资源有限,基建、制造、建筑并不是香港的强项,但香港的长处体现在技术上。香港企业中在“一带一路”倡议里参与度相对较高的服务型企业,包括一些参与大型基建项目的企业,他们的兴趣更多集中在参与开发与管理,以及技术方面的投入。

在人才方面,罗康瑞最近不断在推动上海的一些重点大学,希望它们能开设“一带一路”课程,培养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培养中国自己更年轻更强的一代。

此外,贸发局还开设了“一带一路”网站(beltandroad.hk),罗康瑞自发担任起了推广大使。

“现在48%的网站访问来自于内地和香港,还有52%,也就是300多万人是从世界其他地区访问这个网站,访问量每天都在增加。”罗康瑞在今年8月的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上自豪地介绍道,“‘一带一路’过去三年多我觉得已经有了很多进展,从5月的北京峰会上,有超过130个国家参加,29个国家元首亲自去了可见一斑。贸发局在全球设有46个办事处,28个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一带一路’要可持续发展,需要用市场化、商业化的做法,这些投资需要有回报的。”

从“一带一路”倡议发展的策略方面来看,香港的优势在于国际化。一方面是本地企业的国际化,香港本身已经有很多国际企业,比如,有很多港口公司已经在全球几十个国家近百个港口都有业务,另外还有一些做通信的企业也提供许多跨国服务。另一方面,也有很多国际企业在香港,比如欧洲、美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地区和国家的跨国企业基本都会在香港设点。

香港的另一个特色是,它拥有一个比较市场化的环境,无论是人力、金融、法律,各方面的平台都比较成熟。譬如说项目过程中牵扯到一些法律纠纷,都可以在香港找到国际性的仲裁平台。所以,国际性和市场化是香港最大的优势。

而东盟是现在全球主要区域里面发展得比较快而稳定的地区,对于香港和内地都特别重要,是内地以外香港的最大市场,无论是贸易、投资、文化,各方面的来往和交流都非常密切。虽然人口只是中国的一半,大概6亿多,但由于地处热带亚热带交界,自然资源特别丰富。不过,关家明认为,在人口规模、经济发展程度和资源分布上,东盟存在很大的多样性。

“现在气候有了,我相信还有很多人很多公司在想,我到底从何入手呢?我们就需要和他们沟通,我现在看‘一带一路’,就像30多年前看我们国家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那个时候也是没人相信的,那个时候我很早就进去,所以我是一个参与者也是一个得利者,现在‘一带一路’也一样,我们去这些国家也好像我们国家30多年前一样,现在就看谁能牵头去改革开放。”罗康瑞说。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