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网联预计今年接入超200家银行 实现清算中心化运作

每日经济新闻

关注

每经记者 张寿林 每经记者 毕陆名

近日央行发布的银支付(2017)209号文件通知,明确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接入网联平台的最后期限,在10月15日之前完成接入网联平台和业务迁移相关准备工作,并于明年6月30日起全部通过该平台处理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

接近监管部门的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该通知中的概念界定需要区分清楚。通知提到“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其中针对的是银行账户,而非银行卡账户。银行卡账户的清算由银行卡清算组织负责,后者在国内目前指的就是银联。

此外,通知也明确,是“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上述人士告诉记者,不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不在通知范围内,比如微信零钱转微信零钱,这是支付机构内部的一个账户体系,不涉及跨行结算。

7月下旬,央行支付司相关负责人曾透露,预计到年底接入银行数量超过200家,覆盖市场大部分银行机构。

银联相对网联业务类型更广

在网联45家股东中也有银联的身影,股东之一便是银联商务,该机构从事银行卡收单业务。

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告诉记者,网联平台是针对第三方支付直联模式而推出的,上线主要切入的业务是支付机构与银行直连,说是和银联没有直接的竞争,其实也没问题。但从更广的层面看,网联的上线,对于银联而言,他肯定迎来了一个竞争者。

银联和网联比较起来,前者可以做得业务类型更为广泛,可以承接第三方支付清算,也可以做银行发起的业务,还可以做线下收单,网联仅针对第三方支付发起的网络支付业务。两者的关系是银联业务覆盖了网联,存在交叉。

银行在扫码支付领域近一两年也在持续发力。去年底,银联正式推出银联二维码支付标准。“银联二维码支付标准”主要包括《中国银联二维码支付安全规范》和《中国银联二维码支付应用规范》两个规范。

今年5月,银联联合40多家商业银行正式推出银联标准二维码产品,主要针对的是线下支付,持卡人通过银行APP可实现银联云闪付扫码支付。

中国银联官方曾表示,这一新产品能够实现不同机构之间二维码的互联互通,帮助商业银行有效整合不同机构的海量商户和用户资源。

首批支持云闪付二维码的商业银行彼时超过40家,包括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招行等全国性商业银行,另有近60家商业银行正在加紧测试并即将开通,年内其他主要银行也将基本实现全部开通。

京东金融首批加入了银联二维码支付体系。京东金融CEO陈生强曾表示,基于银联受理侧的开放,作为银联成员机构,银行、京东金融及其他第三方支付机构等,可以更多地将人力、资金、流量等资源投入到产品创新、用户体验层面,建立核心竞争力。

法律学者吴蒙蒙称,网联的推出是要破除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绕过银联等支付清算系统直接与银行对接的情形,也就是说网联是要作为一个中介,一头对接各个第三方支付平台,另一头对接各银行。

●预计年底接入逾200家银行

与传统清算平台建设不同,网络支付清算平台作为我国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是央行指导市场主体首次运用分布式架构开发建设的。

7月下旬,央行支付司相关负责人指出,近年来中国网络支付市场飞速发展,在促进经济发展、便利日常生活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央行于2016年牵头开展的非银行支付机构风险专项整治工作中,将建设网联清算平台作为一项重点任务。网联清算平台定位于处理非银行支付机构发起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通过提供统一公共的转接清算服务,实现资金清算的规范化、透明化、中心化运作。平台于2017年3月31日成功启动试运行,并于6月30日由市场代表性机构开始业务切量,后续将加快机构接入速度和切量规模,最终取缔支付机构与银行的直连模式。

该负责人透露,下一步,平台还将继续举办其他银行机构的接入培训,预计到年底接入银行数量超过200家,覆盖市场大部分银行机构。

网络支付清算平台的建成运行,将有利于畅通支付机构业务处理通道,进一步满足社会公众日益多样化的支付需求;有利于支付机构降低业务处理成本,提升业务处理稳定性和处理效率;有利于实现支付机构相关业务资金清算的透明化,提高金融监管的有效性。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杨涛表示,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具有特殊性,正如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其回忆录中写道:“若是要存心搞垮美国经济,只需摧毁电子支付系统就行了”。支付清算基础设施,如同经济基础设施一样,在初期严重缺乏的时候,需要加大建设力度、尽快布局,从而保障金融“交通和物流”的顺畅。但到了一定阶段之后,就需全面提高建设质量,严格防止“豆腐渣”工程和低效项目。

央行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网络支付市场交易总规模达到约1639亿笔,位居世界首位。同时公开信息显示,2016年某中国网络支付巨头的实时业务峰值达到12万笔/秒,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面对如此高并发处理需求,传统集中式架构系统难以适配。

网联平台筹备组组长董俊峰介绍,网联平台采用3地6中心多点多活互备设计,传统业务系统一般采用2地3中心模式。

责任编辑:杜琰 SF007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