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世茂、喜达屋资本成立合资酒店公司 5年拟扩至100家店

一财网

关注

这几天酒店市场很是热闹,万达刚刚将麾下76家酒店转让给融创,另有两家巨头又达成了合作协议。

日前,世茂集团与喜达屋资本集团成立合资酒店公司——上海世茂喜达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世茂喜达”)。世茂集团助理总裁、世茂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唐鸣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透露,世茂喜达将走轻资产路线,二三线城市将是未来拓展的重点区域,计划5年内扩张酒店至100家,酒店则主打中高端定位。

业界指出,这几年国际酒店集团在华优势逐渐减弱,不少业主方都自建酒店公司自行管理,比如万达和绿地等,此番世茂牵手喜达资本屋旨在加码酒店业务,今后将以输出品牌作为主要模式,发挥其低成本管理优势与竞争对手争夺市场份额。

世茂控股合资公司

世茂集团与喜达屋资本集团已正式签署了合作协议,合资成立世茂喜达,根据双方协议约定,世茂集团将获得新公司51%的股权,喜达屋资本集团将注资并获得新公司49%的股权。

世茂集团董事局副主席许世坛表示:“世茂集团将充分运用自身优势,与喜达屋资本这样国际房地产私募基金联手合作,布局新一代中高端酒店市场,让中国酒店品牌走向国际。”

目前,世茂喜达旗下有豪华五星度假酒店“御榕庄”、五星商务酒店“茂御”、商务酒店“世御”、高档服务公寓“茂御居”、高端概念型酒店“睿选尚品”和概念型酒店“睿选”等6个酒店品牌。

“世茂喜达主要是发展世茂自主品牌酒店,以轻资产模式运作,输出管理。依托我们的六大品牌,我们主要聚焦在中高端市场。我们的计划是希望5年管理100家酒店,选址方面会重点看具有潜力的二三线城市。至于与喜达屋资本的合作是因为我们本身有6个自主品牌,喜达屋资本则需要在中国寻找伙伴,我们就一拍即合了。”唐鸣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在采访中记者注意到,喜达屋资本集团(Starwood Capital Group,简称SCG)于1991年在美国成立,是地产基金管理公司,投资领域在全球遍布于地产、能源、基础建设以及石油天然气。喜达屋资本至今累计筹集了超过410亿美元的资本,并管理着550多亿美元的资产。喜达屋资本集团和喜达屋酒店集团是同一个创始者,但酒店集团上市后,喜达屋酒店和喜达屋资本各自独立运作,喜达屋资本则通过寻找各个当地企业合作,来拓展其酒店投资业务。

低成本绝杀技

公开数据显示,继2015年9月我国PPI回升后,近两年持续保持高增长,中国宏观经济复苏预期正在被验证,国内商务需求和大众旅游消费需求均出现企稳回升。

在此背景下,无论是老牌本土酒店,还是国际高端连锁酒店都纷纷出招,通过收购和并购整合市场资源,不断向中高端市场渗透。

但与以往不同的是,多年前高端酒店市场都被万豪、希尔顿、洲际、雅高等国际品牌所占据,本土高端酒店品牌缺乏,即便是还存在几家本土高端酒店品牌,当时其也完全不敌海外品牌。然而如今,随着中国酒店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本土品牌崛起,尤其是万达、绿地等一批业主方自己成立酒店公司来管理自己的酒店项目,这给了国际酒店企业不小的挑战。

“十几、二十年前,高端酒店80%客人来自海外,国际酒店公司的全球预订系统和强大的海外品牌效应给酒店业绩做了很大贡献,但现在高端酒店客源中大多数是国内客人,国际酒店集团的预订系统优势就不明显了。且多年前经过外资酒店公司培训,成长起来一批优秀的国内管理人才,如今也到了本土酒店企业中。这些都让国际酒店管理公司在这几年在华越来越被动,而本土业主方和管理者越来越强势。世茂喜达虽然有喜达屋资本注入,但管理团队上基本都是中国员工,6个酒店品牌也都是世茂的本土自创品牌,因此其具备了灵活性和本土化特点。”华美首席知识专家赵焕焱指出。

事实上,低成本或许是世茂喜达等业者的核心竞争力。

第一财经记者多方采访了解到,国际管理公司有自己的标准,硬件投入很高,还要收取10%-12%管理费,且国际酒店品牌雇佣总经理、销售主管,厨师主管等大多使用欧美员工,公司对这类员工还需支付其家人的生活费用、孩子的学费,配翻译等,成本非常高。然而这几年高端酒店普遍入住率和房价下滑,成本却高企,这导致利润下降,国际酒店公司的员工流动率也变高,整体投资回报周期较长。相比之下,本土酒店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比较严格,管理费收取比例较低,基本都使用本土员工,对于物业选择也有很大灵活性。

喜达屋资本集团董事总经理及亚洲区酒店总负责人Kevin Colket(柯冠龙)表示:“我们建立一个酒店公司,可以给业主方提供更低的管理费用和更高的收益,我们要做到高性价比,而不是一味的奢华。在海外市场,喜达屋资本与当地公司合作的创新酒店品牌就打败过很多传统意义上的国际酒店品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