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陈安宁重组奇瑞管理层 国际业务负责人接棒国内销售

每日经济新闻

关注

陈安宁“重组”奇瑞管理层 国际业务负责人接棒国内销售

每经记者 陆佳丽 每经编辑 杨 翼

近日,奇瑞又迎来新一轮人事变动。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6月中旬以来,奇瑞接连通过内网发文,对公司副总经理级别及以上领导职务和分工进行新一轮调整。

具体来看,奇瑞将聘任李立忠、Raymond Bierzynski、刘杨为公司执行副总经理,分管相应板块业务;副总经理何晓庆分管国内销售;副总经理高新华分管产品开发。此外,李康、潘燕龙、余久锋三位新聘为公司副总经理,其中潘燕龙将分管国际销售。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安宁对此的解释是,“对坚持‘从市场到市场’正向体系的奇瑞而言,业务‘轮岗’调整有利于打造一个兼具工程师思维与商业思维、融合国际国内市场经验的高层领导团队,不断打通内部体系之间的瓶颈和阻碍,实现模块化、矩阵式的高效管理。”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频繁进行人事调整,并不是一件好事。根据测算,奇瑞负责国内销售的负责人的平均任期不足两年,原奇瑞汽车研究院院长高新华于2015年4月接任奇瑞营销公司总经理职位。

“轮岗有个相对稳定的时间周期较合适,太频繁变动则对企业持续稳定经营不利。”汽车行业分析师钟师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奇瑞的问题还在于体系。

经销商期待“懂销售”管理层

在这轮人事变动中,引起广泛关注是销售板块负责人的“轮换”,即原分管国内销售的副总经理高新华将分管产品开发;原分管国际销售的副总经理何晓庆将分管国内销售。

“按照奇瑞‘V’字形正向体系,产品开发的核心来自市场,最后还要再回归市场。我们需要懂产品、懂市场、懂后台的跨领域高层团队,需要连接前台与后台之间的关键人物。”陈安宁如是说。

事实上,此前高新华履新时已引起不少关注,作为技术派出身的奇瑞“老人”,在加入奇瑞的20年中,高新华参与了奇瑞绝大部分重要车型的开发,对消费需求确实有足够认知,但销售经验却是无法忽视的问题。

对此,部分奇瑞经销商们也颇有微词。“奇瑞高管团队几乎都是技术出身,不仅对品牌传播缺乏一定经验,对市场预判也存在一定偏差。”一位奇瑞经销商表示。

“奇瑞历史上的多数销售总经理,都不是销售出身,奇瑞在销售层面一直缺乏金牌执掌人,专业化程度不够。”钟师指出。

而此次接盘国内销售的是对国际市场具有丰富经验的何晓庆。近年来,奇瑞在海外市场表现的确靓丽,已连续14年位居中国乘用车出口第一;今年前5个月,出口销量4.4万辆,同比增长31.7%。“今后由他分管国内销售,有望将国际市场资源和成功经验输送至国内,助推产品升级和品牌形象提升。”奇瑞方面表示。

“但国内与国际市场并不同,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的复杂程度不必细说。”上述奇瑞经销商表示。

打造“爆款”车型成为重点

业内有分析认为,奇瑞频繁人事变动既与内部调整有关,又与当前所处境况不无关系。

去年,奇瑞品牌(不包括新能源、海外出口、商用车)销量达36.33万辆,同比增长16.5%。但在自主品牌整体快速成长的大背景下,奇瑞的此成绩难言出色。去年,自主品牌销量首次超过千万辆,同比增长20.5%。

“在自主品牌集体向上的此轮竞争中,奇瑞处于下风,吉利的领克、长城的WEY品牌都在蓄势待发。”上述奇瑞经销商指出,“技术奇瑞”如何转化成市场优势让外界认可,将是何晓庆面临的重要考验;同时,重回产品开发岗位的高新华也将面临如何重新定位产品的挑战。

从奇瑞各车型的表现来看,乘联会的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奇瑞品牌(包括出口和新能源车,不包括凯翼与开瑞)销量为16.65万辆,同比增长6.4%,其中仅艾瑞泽月均销量突破万辆。在SUV市场,瑞虎7与瑞虎3两款主力车型5月的销量分别为5070辆与6075辆,与其他自主品牌爆款车型月均超万辆的表现差距较大。

“奇瑞现在没有爆款产品,这是个严峻问题。”钟师表示,“奇瑞心态比较着急,但这并不是换人能解决的,问题根结还在于体系。同时,自主品牌的竞争已逐渐上升到拼体系阶段,而非一两款产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