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免费共享资源待价而沽 知识付费市场或是下个风口

经济参考报

关注

知识付费市场或是下一个风口

信息技术革命后,“泥沙聚下”的信息爆炸逐渐被精准对接用户需求的商业开发筛选。知识也从海量的信息中被抽离,摇身一变从免费共享的资源成了待价而沽的商品。

近年来,随着“分答”“知乎live”“喜马拉雅FM”等专业平台的“精耕细作”和微博、微信等打赏渠道的打通,知识付费领域悄然成为一方沃土。不久前,微信宣称内容付费时代即将到来、36氪付费专栏“开氪”上线等动作又一次激起了行业波澜。

知识付费悄然兴起

打开知乎,可以在页面中找到“知乎live”模块,进入之后,“创造力如何养成?”、“如何学习语言?”等相关原创课程琳琅满目,点击下方赞助并参与活动即可购买相关知识。

即 使没有使用过这样的平台,不少用户也为知识掏过腰包。企鹅智酷发布的《知识付费经济报告》数据显示,有55.3%的网友有过知识付费行为。在有过知识付费 行为的人中,订阅付费资讯/付费下载资料的人占比达到50.3%;对于已经有过知识付费体验的消费者,有38%表示满意,还会继续尝试。

一 些尝试知识付费的企业也尝到了甜头。去年6月,喜马拉雅FM尝试开辟“付费精品”专区,去年12月4日零点,喜马拉雅FM首届“123知识狂欢节”的销售 额就达到5088万元。罗辑思维方面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旗下付费阅读产品得到App总用户529万,日活42万,订阅总份数130万,总人数超79 万,得到App平均总营收2.45亿元。

“如果可以找到权威的答案,我愿意稍微花点‘咨询费’。”易观互联网娱乐高级分析师黄国锋表示,“比如撰写报告的时候,花一块钱去偷听一些有参考价值的信息,为什么不呢?”黄国锋认为这代表了不少知识付费活跃用户的想法。

36氪媒体公司总裁冯大刚认为,用户付费体现的是知识变现,是影响力变现,专业化的知识付费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网络信息太杂,如果希望听一些关于投资、品牌营销的权威课程和经验,我倾向选择付费项目。”义乌一家实体店的经营者王昊抿说。他的选择似乎印证了一些平台的宣传语:提供搜索不到的专业知识。

“获取权威答案、经验指导和专家见解是消费者为知识买单的最重要动力。”黄国锋说,“比如在一些机构非常稀缺的经历带来的经验分享,又比如一些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咨询等。”

除了在意专业度的学习需求之外,基于兴趣的求知欲也是部分为知识买单的消费者的内在动因。“逛分答时,也会碰到一些有趣的问题,比如‘传授一下高水平毒舌技法’这样的。求知也是一种消遣。”在校学生宋昊说。

便捷的支付手段是知识付费行业兴起的另一先决条件。基于支付宝、微信等便捷的支付工具,知识变现在几秒钟成为可能,进而才有商业模式发展的可行性。

易观千帆基于用户App发布的《中国知识付费行业发展白皮书2016》分析,2016年开始,知识付费领域通过与网生内容、移动音频、网络红人等元素的交织,已呈燎原之势进入商业开发活跃期。

知识经济会是下一个风口吗?

“知识共享可以归纳为三个阶段。”黄国锋说,“1.0阶段是基于互联网百科搜索的静态知识获取;2.0阶段主要是像‘新浪爱问’、‘知乎’等知识交换社区;目前的3.0阶段则是实时互动、知识变现的时期。”

目前,知识变现阶段的商业模式大致可分为两种。其一是平台或联合或独立作为原创知识生产者。行业内包括喜马拉雅、得到等平台直接生产相关知识产品;第二种是独立知识付费平台,类似知乎打造知识社区的概念。通过C端的互动完成生产、消费,平台从中抽取一定比例的收益。

“无论什么模式,目前知识付费领域有明显的粉丝经济特点。”分答联合创始人曾进说,“因为目前流量仍旧是关键因素,自带粉丝的网红、课程团队意味着可观的流量。”

在分答,红人答主王思聪的收听者超12万。网红编剧史航在自己的微博晒出了参与分答的部分截图,上线回答没多久,他通过回答相关问题的收入已达5万多元。

“从生产者来看,不乏创造知识的动力。比如目前一些自媒体希望改变单一通过广告盈利的模式,需要将知识固化为产品。最终形成系统性课程并为之寻找变现的平台。”曾进分析说。

“在需求端,高端人士的知识需求基本稳定,城市中产对生活技能和职场经验等方向的‘求知欲’又在提升。因此,知识付费的未来是可以期待的。同样由于需求和知识变现‘短平快’的特点,再生产的动力会不断涌现,因此目前的商业模式是可持续的。”黄国锋说。

上海禹闳资本执行合伙人唐荣汉表示,作为互联网行业的投资者,从2016年国内知识付费行业的发展状况,结合欧美发达国家巨大的知识产权贸易量来看,中国线上知识付费市场的确是片蓝海。

相反,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游云庭表示,传统意义上的收费咨询,比如医生、律师,都有了传统、成熟的商业模式。“现有的知识付费暂时未必是刚性需求,即使有刚性用户,规模可能也不够大,因此发展空间也许比较有限。”

知识经济期待爆发

“从2016年到现在,知识付费经历了几波热潮表明这一领域仍在探索之中,从‘0’到‘1’的过程有挑战。”黄国锋说。

知识作为商品具有特殊的属性。产品的品质取决于知识的准确、专业等;传播过程中知识产权的保护也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对此,曾进表示,以分答为例,目前平台已有一整套严格的认证、审核机制。“从源头我们推广的是经过审核、认证答主的知识,在终端平台也有语音过滤等管理措施。”

中国传媒大学法律系副教授刘文杰认为,互联网本身是盗版等侵权事件高发之地。用户发布的知识作为原创性智力成果和商业开发的产品应当在传播过程中受到法律保护。“如何完善网络环境中的智力成果保护,需要探索与互联网媒介相适应的措施和形式。”刘文杰说。

除了防止监管真空和知识侵权之外,知识付费领域的深耕和收获还有赖于用户习惯的形成,即如何从“好奇”式的爆发转为“求知”式的习惯。

“与 娱乐直播不同,知识付费的爆发有赖于用户习惯的养成。2017年对知识付费平台的挑战也在于如何通过优质的产品让流量稳定增长。从这个角度来说,优质资源 的生产者还是缺乏的。”曾进说,“此外,分答认为知识付费平台要扮演的已经不再是商场门口‘发传单’、吸引流量的角色,而是真正在知识商品化后的产品推销 员。2017年对知识付费来说,也许是一个爆发点,同样也是分水岭。”

【四川:住房交易契税新政出台首季减税超12亿元 近8万户家庭受惠】记者近日从国家税务总局四川省税务局获悉,2024年12月全国住房交易契税新政落地后,2025年一季度,四川累计新增减税12.28亿元,惠及近8万户购房家庭,户均减税超1.5万元。其中,首套住房减税规模达8.89亿元,覆盖6.07万户家庭;二套住房减税3.39亿元,惠及1.88万户家庭。(四川日报)

【深圳北站连续两天客流量破百万】 继4月30日迎来历史性客流高峰以来,深圳北站连续两天客流量破百万。5月1日,深圳北站枢纽总客流量125.14万人次,高铁总客流量60.28万人次,高铁发送客流量35.06万人次; 5月2日,深圳北站枢纽总客流量119.57万人次,相较去年“五一”第二天上升24.09%,高铁总客流量58.38万人次,高铁发送客流量34.7万人次。(深圳发布)

【深圳轨道交通线网(含有轨电车)客流量连续两天突破千万人次】 节日期间深圳外出旅游、休闲购物客流高峰叠加,带来4月30日、5月1日深圳轨道交通线网(含有轨电车)客流量连续两天突破千万人次,分别为4月30日1076.53万(含有轨2.18万),5月1日1017.25万(含有轨1.7万),比去年五一同期上升23%。(深圳发布)

【四川:住房交易契税新政出台首季减税超12亿元 近8万户家庭受惠】记者近日从国家税务总局四川省税务局获悉,2024年12月全国住房交易契税新政落地后,2025年一季度,四川累计新增减税12.28亿元,惠及近8万户购房家庭,户均减税超1.5万元。其中,首套住房减税规模达8.89亿元,覆盖6.07万户家庭;二套住房减税3.39亿元,惠及1.88万户家庭。(四川日报)

【深圳北站连续两天客流量破百万】 继4月30日迎来历史性客流高峰以来,深圳北站连续两天客流量破百万。5月1日,深圳北站枢纽总客流量125.14万人次,高铁总客流量60.28万人次,高铁发送客流量35.06万人次; 5月2日,深圳北站枢纽总客流量119.57万人次,相较去年“五一”第二天上升24.09%,高铁总客流量58.38万人次,高铁发送客流量34.7万人次。(深圳发布)

热门评论

5979129198 0
版权产权要保护,知识要共享
山东青岛
回复TA
3099599175 0
版权产权要保护,知识要共享
浙江杭州
回复TA
3099602143 0
版权产权要保护,知识要共享
浙江杭州
回复TA

undefined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
查看3条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