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共享单车行业谋求突围 盈利难问题挥之不去

新金融观察

关注

共享单车突围记

新金融记者 韩煦

当去年ofo还只是大学生自娱自乐的项目,当年初摩拜单车还在融资上四处碰壁,也许谁都想不到半年之后单车租赁会红到发紫。

然而,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挥之不去的盈利难问题成为所有单车租赁公司“最难念的经”,发展前景令人堪忧。想要成功突围创业这个“副本”,到底需要经历多少关卡?

同行混战

如果故事的主角是摩拜单车,那么其先要解决的必然是ofo、小鸣单车、优拜单车等竞争者。首当其冲的,就是融资大战。

截至记者发稿时,摩拜单车已完成C+轮融资,ofo单车完成C轮融资,小鸣单车获得B轮融资,优拜单车获天使轮融资。从8月摩拜单车B轮获得数千万元融资开始,行业热度开始被引爆。公开资料显示:三个月的时间里,包括摩拜、ofo、小鸣、优拜在内的四家公司共计获得10轮融资,金额高达数十亿元。资金到来的速度仿佛自行车轮,越转越快,融资的数字也在急剧攀升,从最开始的以“千万元”为单位,发展至今以“亿美元”为单位。资本寒冬里,单车领域的星星之火势要燎原,摩拜在融资方面暂时领先。

接下来就是产品的竞争。舆论的发展速度甚至不敌产品的更新换代,当业界还在批判摩拜单车车身过重,不如ofo轻便这一硬伤的时候,新产品Mobike Lite(摩拜轻骑)悄然上线。

10月19日,摩拜单车在上海召开发布会,宣布于京沪两地同步上线最新车型“摩拜轻骑”,新车型最大的特点就是改变了原车型轴承、车胎等结构,重量减轻了8kg,价格也由原来的每半小时1元降至0.5元,这无疑是在向ofo“看齐”。

新金融观察记者此前在北京体验时便发现,相较于ofo的车源均来自普通自行车,摩拜单车为了最大程度减少损耗,将自行车设计为实心轮胎,车体为高强度金属架构,自重17kg,骑行时相对费力,而很长一段时间内,这项短板也成为摩拜单车饱受诟病的主要原因。

此番弥补短板的动作能否成功“斩杀”同行,成为亟待验证的一关。

隐藏BOSS

第二关,便是隐藏BOSS。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或许等到摩拜和ofo们真正拼出了你死我活之后,胜者还会面临一个更大的对手。业内认为这个“假想敌”正是滴滴。

“除了盈利的问题以外,单车租赁另一大危险就在于行业巨头的压迫,业内都在猜测滴滴什么时候会出手,毕竟想要复制这个模式实在是太简单了。好一点的结果是被滴滴收购,更惨一点的就是在大家‘几败俱伤’的时候,滴滴另起炉灶迅速登顶。”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新金融观察记者。

“代驾行业就是前车之鉴,就在e代驾以为自己已经在行业内站稳脚跟之时,滴滴代驾横空出世。e代驾能做的只有首单免费这样伤敌一万自损八千的招数。”烧钱,仍旧是共享出行不得不饮下的毒药,鸩酒虽毒,但却解渴。

滴滴的野心是否要囊括整个公共出行领域尚不得知,但单车显然已经成为其盯上的猎物。只不过对于假设的故事主角摩拜单车来说,却是最坏的那种可能。

滴滴的“橄榄枝”,抛向了ofo。

从公开消息得知,此次ofo的B+轮和C轮的融资方,均有滴滴出行的身影。而从A轮融资就开始支持ofo的金沙江创投基金,正是当年滴滴打车的“伯乐”。

ofo与滴滴的“友谊”已经建立,有了前辈的经验教训,ofo在对抗主要对手摩拜单车的时候又多了几分胜算。对手抱住了行业内的“大腿”,摩拜单车的突围之路更显迷茫。

与己博弈

即便是能够从同行和巨头中杀出一条血路,“主角们”需要面对的仍旧是不可回避的自身问题——盈利。

似乎已经没有人再去认真关注盈利模式这个最初的难题了,大家都在忙于给行业加温。“丹唇未启笑先闻”,名声甚至走到了产品前头,小鸣单车就是个例子,服务还未上线,24天三轮融资的速度,以及过亿元的融资金额让其出尽了风头。

10月11日,新金融观察记者从苹果商店下载了小鸣单车的客户端,注册账户后充值了200元押金。而随即记者发现这个APP还是个“半成品”,包括行程、钱包、用户指南等在内的子菜单均是一片空白,记者多次点击“退押金”选项,均无法操作。

10月22日,新金融观察记者再次打开小鸣单车的手机客户端,页面内多了一条温馨提示,“目前的版本仅作为展示用,非正式版本,为避免给您带来不便,暂时不要做充值等相关操作”。记者随即给小鸣单车的微信公众号留言说明情况,后台要求提供注册信息和身份证号码,记者提供相关信息后,截至发稿时尚未收到退款。

无独有偶,新金融观察记者在体验资历更浅的优拜单车时,遇到了收不到验证码的问题,导致无法注册账户。

单车租赁的步子,或许迈得太快了,快到融资的脚步遥遥领先于产品本身。“连产品都还没布局好,就急于融资、上架APP,可见竞争激烈,然而单车租赁真正想要突围,还是要回到最初的盈利难题上,显然现在各家公司都无暇顾及这一点了。”上述业内人士说道。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