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沈阳机床创新引领行业模式变革:i5,为中国制造注入新力量

中国经济网

关注

图为沈阳机床i5T3生产线现场。

i5是啥?世界上首台具有网络智能的数控系统,具有工业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集成化的基因成分,它们的英文字头恰是5个“i”。

沈阳机床的命运转折就从i5出世开始。

这是一根火捻,在工业互联网的创新蓝海里燃烧,行将引爆行业革命,改变工业生产模式,改变商业营销模式,改变传统金融模式乃至创业模式……破解产能过剩、重振东北雄风的密码也许就蕴藏于此。

可是,没有多少人相信沈阳机床的自说自话。

“i5之宽无人解。”沈阳机床集团董事长关锡友感到孑然奔跑的阵阵孤独,“把话筒交给市场吧,时间会发现i5的价值!”

突围——

打破核心技术壁垒

你说得这么好,沈阳机床的业绩报表怎么还是难看?i5能拼过国外同业巨头吗?非议即使在2012年i5诞生之后依然如影随形。

经过大众网络投票,沈阳机床i5研发团队获“2015年最美创新团队”称号,关锡友获“2015年最美科技人物”称号。“最美?没成功之前我几乎是最惨的人。”关锡友自嘲,i5差点要了我的命。

“直到2012年,i5成熟技术还没搞出来,研发资金却已花光企业的全部家底。与德国合作的项目也没啥进展,市场销售又下滑……有一天我在德国的宾馆楼顶站了一夜,感觉自己就要撑不下去了,跳楼容易下楼难啊。”关锡友唏嘘昔时,“5年砸进去11亿多元,根本不知道能不能成。一旦失败,钱就算打了水漂,作为国企负责人,我难以交代。”

遥想当年,同济大学毕业的关锡友在沈阳中捷机床厂从一名工人干起。尔后屡次在国家重点攻关项目中挑大梁,38岁擢升沈阳机床集团总经理。但行业内最年轻的“少帅”却自感有点窝囊。一是外部挤压,进口机床挟数控系统垄断之势攻城略地咄咄逼人。二是上级领导要求赶紧找战略投资者,把沈阳机床卖出去。从上世纪末开始,沈阳机床的头上就插着草标,一路寻求买主,直至国家叫停出售骨干企业。那时候关锡友就暗下决心搞数控系统研发,“从核心技术的壁垒里突围出去,卖也要卖个好价钱!”

挥手告别几十年最擅长的本领,从正在赚钱的项目中抽身而退,转头攀向一条狭窄、荆棘满布、完全未知的峭壁险径。沈阳机床的转型让业界不可理解。

关锡友果断停掉与主业不相关的产品,并将以普通机床为代表的60%低端产能转移出去,全力以赴主攻数控机床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控系统。移植“外国心”让老外拿利润大头,自己苦争苦熬赚点机壳钱的日子,沈阳机床过够了。

“一定要攻下数控系统这座山头!”关锡友至今记得国家领导人的殷殷嘱托。他找到同济大学的师兄朱志浩,说出自己的想法。朱志浩提条件:怎么干不插手,投入多不心疼,失败了不追究。

从此,关锡友默不作声提心吊胆地挨过了5年。

2012年2月,世界第一款具有互联网基因的智能数控系统i5横空出世!庆功会上,研发团队纷纷向关锡友祝贺,关锡友说:“我啥也没管有啥功劳?”大家说,成功就是因为你啥也没管。关锡友笑了,可不嘛,你看沈阳机床的标识(SYMG)不就是——啥也没管!

爆发——

从制造商到服务商

“其实我比关锡友还紧张。”经历过无数次试验失败的朱志浩,紧盯着市场反应。几台、几十台的订单,朱志浩亲自查问回访。

深圳,这个代表中国的创新窗口,2016年开年就给充满创新细胞的i5系列机床来了一个激情拥抱。第一单5000台,第二单1万台。这可是在机床销量普遍大幅下滑的时候,把关锡友、朱志浩乐坏了。此前,深圳生产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的企业没有一家使用国产机床。

“因为你行了。”深圳客户说,沈阳i5系列机床加工手机达到的精度和效率超乎预想。

i5营销总监马少研介绍,精准的能做,高难尖端的更绝。这是我们最新研发的五轴机床i5M8,正在加工空气压缩机中的核心部件——叶轮。像这样的加工只有少数几个国家能做到。这种叶轮加工,以前最快要7天完成,而i5M8只需3天。叶轮材料最硬、最黏,曲线弧度最大、叶片很薄、切削深度最深,曾是我们挑战的一个极限。起初国内根本做不了,要依赖进口。i5智能机床让我们挑战世界加工难度最大的叶轮获得成功!“航天军工领域,核心加工技术有和没有大不一样。”马少研说。

于是,人们看到了机床行业里逆势飞奔出一匹黑马。i5上市不到两年,销量劲增10倍。“这不奇怪,i5切入的是一片少有竞争的创新蓝海。现在要忙的是加快布局智能工厂、智能基地、智能产业。”关锡友说,i5形成超过10万台的规模才能彰显智能工业互联网的力量。

接下来,东南沿海各地纷纷向沈阳机床发出邀约,从乡镇到城市,组团商洽合作。不到一年,沈阳机床签订了30多家智能工厂的合约,出资5亿元的广东省江门市甚至愿意让出资5000万元的沈阳机床掌控智能工厂主导权。因为沈阳机床不是来卖产品,而是提供一整套智能工厂的解决方案,包括设备工艺、人才培训等。合作方认为沈阳机床不再是制造商,而是服务商。

颠覆——

盈利模式在转变

有了创造性的新产品,盈利模式在哪儿?这是沈阳i5机床经常被问到的话题。“大众创业,赠送机床。”关锡友说。

“1元钱拉走机床这不是忽悠我吗?”一位客户心里怀疑。而关锡友的想法是:机床单纯的买卖模式或许已经走到瓶颈,但客户买的其实不是机床,而是机床创造的价值,那么能不能直接面向最终价值收费,而无需纠缠机床的价格?

工业产品的一个崭新付费模式产生了:i5可以“零元购机”,按使用时间、价值或按工件数量付费。

敢吃螃蟹的“工业小镇”就此诞生。河南疃镇农民就用租赁方式普遍应用i5智能机床设备,以“生产不脱离生活”的家庭作坊加工模式,与沈阳机床开展技术培训、设备维护等全方位合作,助推自主创业及小微企业发展,为大众创业降低门槛提供了现实模板。深圳荣力集团总经理梁东升说,如果依托i5做智能创客工场,一定会火爆,它将引领深圳模式转型潮。

关锡友算了一笔账:一台中档i5机床售价十几万元,按每小时收费10元,每日10小时计,3年可以回本。二手机床还可以开展回收再改造,对客户和沈阳机床来说都是一笔不错的生意。

但如何知道客户用没用机床呢?原来,支撑i5远程管理背后有一个庞大的“i5云制造平台”。它将i5智能机床实时连接在互联网上,实时分析和运用这些数据。沈阳机床本不擅长大数据处理,可它擅长寻找合作伙伴。2015年9月,沈阳机床携手神州数码、光大金控在上海联合创建了智能云科公司,建立起智能工业数据大平台,为客户提供在线技术解决方案。

有了这个平台,机器与机器、人与机器都实现了互联。消费者或经销商可以通过云平台在线下单定制产品,平台可以根据订单要求,根据参与生产企业的生产能力、设计能力、设备闲置情况、效率优势等综合标准,挑选最佳匹配的生产企业,实现订单共享等云服务。关锡友看得远,工业大数据每切出一小块都能衍生无数商业机会和盈利模式,领先一步构建智能制造生态系统,就是为国家为地方为企业探索未来。

破冰——

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天下没有顺风顺水的创新。

沈阳机床的“零负担、零首付、零利率的零元购机”方案,给客户带来轻松创业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资金周转上的压力。也正因如此,前景巨大的i5并没有给沈阳机床带来立竿见影的回报。没有规模或者不能快速形成规模的工业互联网,容易落入看起来很美的“小众陷阱”,不仅起不到行业引领作用,就是自我发展也困难重重。关锡友感慨,没有金融支持,创新终将行而不远。

相较于给机器装上大脑,让人们接受这样的创新显得更为艰难。以企业为主体的设备租赁在欧美国家早已是一种成熟业态,可在我国还没有一家企业获得这个牌照。沈阳机床能否破土而出是一个未知数。沈阳机床没有坐等机会降临,而是与上海金融机构合作,成立优尼斯融资租赁公司,开发融资性租赁、金融性租赁、租售、售后回租、U2U分享模式,由制造商主推经营性租赁服务,成为国内企业先行先试的典范,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的服务选择。2015年,租赁业务达5亿元左右,打通了未来市场的资金需求。

体制机制的天花板已经碰到头顶,东北振兴到了不破不立的关键时刻。关锡友直言,整个东北都需要勇于打破这层天花板。由数字组成的虚拟世界是未来新工业经济的核心,老工业基地更应该在工业互联网建设方面有长足的进步。具体到被称为“工业母机”的机床行业,沈阳机床要做的是建成一个智能云平台及对外开放研发系统,让更多的非机床企业参与其中。“工业是东北振兴的基础,但东北的工业基础设备却是死的,缺少软件系统支撑。”关锡友说。

被鼓励更是被打动。沈阳率先将支持机床i5战略上升为沈阳市工业发展战略,提出“i5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金融+大数据+再制造”的新经济战略发展方向,集中各类资源,把沈阳机床集团打造成以高端智能制造为核心、服务能力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高科技工业服务集团,推动沈阳制造业加快实现智能化转型升级。

i5已不仅仅是一项技术结晶,它正在掀起一场风暴。(经济日报记者 孙潜彤)

加载中...